《第三节 地图》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7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5.000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节 地图》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地图》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节 地图》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3)页,4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5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案例名称地图的阅读案例类型新授课学段七年级教学/活动目标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初步学会运用地图。2.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

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学习者分析学生经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初中的地理知识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

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教学/活动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苏轼的《题西林壁》

,大家还记不不记得其中有一句叫不识庐山真面目?生:只缘身在此山中。师:对,那么现在老师就告诉大家,若识庐山真面目,只要一物在手中就可以了,那么老师想问大家,这一物指的是啥?生:地图。师:的确,地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请大家把课本

打开到16页,预习有关知识。板书:一、地图的阅读师:同学们告别了小学时代,走进了咱们的梅苑中学,那么同学们对这个新的学习环境有所了解吗?生:有。师:好,那接下来就看看大家对咱们学校了解多少?多媒体展示学校鸟瞰图,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看,然后我找一

个同学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上台介绍。师:同学们,他介绍的对不对啊?生回答对。师:这个学生回答得非常棒,平时肯定也是非常善于观察我们的生活的,当然这样的同学还很多,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展示一位同学画的咱们学校平面图。问学生,能不能在

这张图上找出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找学生上台指出。再接着问这个同学怎么找到的呢?学生回答通过平面图上的一些文字和符号判断的。引出图例的概念。板书:地图的基本要素。1、图例看图首选看图例,老师给学生介绍图例,师: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

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图例通常包括符号和文字、数字。课本18页也给我们例举出很多生活中常用的图例。学生活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快速记忆常用图例,考考大家学生踊跃回答。大家的记忆力都非常好,但不知道同学们方向感

怎么样?下面就找几个学生,指出在教室里的方向。同学们对实际的方向感非常好,那么我们实际的方向怎么运用到地图当中呢?这就是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地图的第二个要素,方向板书:2、方向介绍判别方向的三种方法没有标识的情况,直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就可以了有指向标的情况,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北方。经

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总结: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不同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时,一般先确定北方。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活动,每种方法都有相应地练习,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老师及时评价。野外判断方向的方法:年轮,树叶的

茂密程度,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北极星),果实先成熟的一面为向阳的,寺庙(淮北的相山庙)淮北的相山庙在相山公园里,咱们淮北的相山公园风景优美,有同学就想把它画下来,那有没有那么大的纸?对我们要把它缩小到纸上,引出比例尺板书:3、比例尺师:大家能计算出图上

长度是实际长度的几分之几吗?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过渡)师:比例尺的公式含有3个量,通常给你2个量,要你求另外一个量。比如,知道比例

尺大小,知道图上距离,让你求实地距离;或者知道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让你求比例尺。接下来我们就来训练下比例尺的计算。活动1:比例尺的计算(过渡)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比例尺的计算,那比例尺如何表示呢?展示三幅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出这三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小结: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活动2:参照以上三幅图,补充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1:50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过渡)师:我们已经知道比例尺如何计算以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那么不同的比例尺该如何比较呢

?活动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和一幅北京地图,图幅大小相同,让学生进行比较)说明:重点强调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过渡)师: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想一想: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的范围有什么关系?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内

容的详略有什么关系?表示范围的大小表示内容的详略大比例尺(北京)小比例尺(中国)教师小结: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总结:本课讲述了地图的三要素——指向标、比例尺和

图例注记。其中方向和比例尺是重点,图例是基础,都要认真掌握,学会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我们就能够阅读地图了。四、布置课后作业(同步练习)五、总结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

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喜悦。教学/活动反思本节课成功的方面主要有: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在自主学习的基

础上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即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同时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也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感情上的交流,从教师的教态、语言、表情等方面做到亲切,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

情进行学习,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1、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是有欠缺的,可以多准备点课后练习。2、课前估计比例尺内容比较抽象,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的学习中已经对比例尺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

很好地掌握,但在课堂上这一知识点却重复了多遍,学生有点不耐烦,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先前的基础,以便在课堂上安排教学内容详略得当。3、部分小组的合作意识要进一步加强,今后要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小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