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2-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6)页,1.28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5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科普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具准备】
三球仪、学生用小地球仪、双面胶带、手电筒、标杆、多媒体课件等。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2.知道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4.用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地球的公转,并解释一些
生活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6.认识到世界是运动的,培养求真、爱国的科学情怀。学习重难点: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的情况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学习过程:春晓篇自主初学我能晓阅读课本17页——19页,尝试比较地球的两种运动特点。夏
知篇看图读图我感知识图知图我们行1、结合课本P17图1-2-4,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并总结以下几个问题:(1)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南半球或者北半球);(3)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向北或者向南);(4)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上一
年内太阳直射的次数;(5)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和最南界线。2、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总结:南北回归线之间(如赤道):一年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一次;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没有太
阳直射现象。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生活体验知意义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和北半球季节相反。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的划分秋思篇观察思考明道理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
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观察步骤1、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热量有何不同。观察步骤2、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和地面热量的影响?思考验证我操作校园实验室的实验报告:见表格通过我们
的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北半球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冬语篇精彩收获我来说•我学到了„„•我的生活体验是„„•我们的代言是„„课下积极诵读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并上网搜索各节气的风俗及对应的农业生产活动。大声告诉世界:“我的国,厉害!”让中国符号诗意地传唱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做我
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定位中招我检测1、当地球运动至图1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考察学习目标1、22、北半球正值()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考察学习目标1、33、
读下面材料,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考察学习目标1、2、3人间四月芳菲尽,寺河苹果花盛开。4月7日,“花开金城·果乡之约”中国首届苹果花节开幕式在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的灵宝市寺河山举办,此次活动是灵宝市放大苹果产业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的重大举措。(1)在图中标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2)地球公转至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______;(3)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北极圈内有______现象;(4)开幕式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______之间(AB、BC
、CD、DA)。此时灵宝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结束语:走过四季/我们走进生活/许多年以后/蓦然回首/那些记录着我们学习生活的日日夜夜/那些见证着我们充实求学的春夏秋冬/一定/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