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台湾省》教学设计3-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3)页,3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5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能准确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和位置。2、通过读图分析能说出台湾省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3、利用图文资料尝试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关系。
4、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情分析在学习了“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等特点,但是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有
待提高。本节课重视“地图精读”,教给学生读图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重点:1、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及地理位置。2、台湾省的地形、地势特征与气候特征。难点:1、台湾省的河流特点与地形、地势、气候的关系,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关系。导入新课课前播放
余光中《乡愁》视频,这段视频把台湾人们和祖国大陆血肉相连的联系在一起,可是这浅浅的台湾海峡似鸿沟天堑,把两岸人们相隔很多年。中国那么大,问同学们,想不想去台湾走走,去看看。播放谷歌地球一起畅游台湾。学习新课地理位置到一个地方去旅游,我们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什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
形、地势、气候、河流)、人文环境(特色物产、美食、人口、城市、工业)。展示教学目标。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上面的的题目。读7-4-1台湾省位置图,圈、勾、画台湾省的岛屿,明白台湾省是由很多的岛屿组成,
台湾岛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岛屿,也是中国最大的岛屿,诸多的岛屿中,目前日本想窃取本该属于中国的领土—钓鱼岛,中国与之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读7-4-1台湾省位置图,圈、勾、画出台湾周围濒临的海域,并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填图,读图文资料理解台
湾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锁钥”、“海上交通要道”。读7-4-1台湾省位置图,圈、勾、画北回归线,能够说出温度带有:亚热带和热带,气温特点:热。自然环境读气候类型图知道台湾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特点:多(湿),降水量最多的是台湾火烧寮。读7-4-2台湾岛地形图,圈、勾
、画台湾的主要的地形区,通过读图学生能够回答台湾地形特点:台湾的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分布在西部平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占全岛的2/3;山脉走向东北向西南。读地形剖面图,说出台湾地势特征:东高西低,最高山脉----玉山。合作探究读7-4-2台湾岛地形图,圈、勾、画河流,结合
台湾岛地形地势、气候等特点,小组合作探究描述台湾岛上河流的特征(河流流向、流速快慢、流量大小、流程长短),并解释其原因。总结河流特征受地形、地势、气候各个要素的影响。展示我们这里的超市可以买得到的台湾水果图片,台湾水果在忠县
---重庆—上海—海南---厦门,学生说出台湾水果品种多,数量多,台湾有“水果之乡”的美称。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台湾有“水果之乡”的美称?(试从地形、气候、河流、分析)。总结物产与自然环境有关系,让学生明白一个地方的物产是建立在自然环境
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感情升华展示台湾还有哪些美称,物产富饶和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所以台湾一直是一些国家虎视眈眈、牵肠挂肚的原因。展示相信中国人有能力和智慧解决台湾问题。展示台湾人大代表郭乃硕建议:尽快全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自由行。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达标测验练一练。反思本节课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把学习一个地方的地理思维贯穿其中,必须了解一个地方的范围、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体现了新课堂的教学理念----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提高了学生合作交往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通过2个合作探究学习把本节课的重难点体现出来,让学
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确实有收获。学生在补充回答时,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自如,我认为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之处。用水果来命名各个小组,更让同学们感受到台湾的物产富足,还想品尝台湾的水果,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好奇心和兴趣。当然不足
之处就是在讲解台湾“水果之乡”之称的原因时,没有给学生提出同等条件下的地方还有很多,为什么台湾偏偏有“水果之乡”之称,这跟他们的政策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大力发展农产品。这与第二课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50年代就大力发展出农产品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