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7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7.500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5)页,3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5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六单元北方地区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及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学生

通过学习知道了黄土高原曾经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黄土高原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地理区域,理解特

殊的地理环境对一个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土高原地理位置和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学情分析】学生的素

质较好,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地理学习,学生对祖国的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区域差异等知识都有了较深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学生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等知识,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但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与黄土高原的地区差异较大

,学生对黄土高原认识不够。【教学方法】探究法、启发法、绘图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多媒体-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自然引入老师:“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

呢?学生:回忆,讨论并回答(第二级阶梯、处于黄河中游、属于北方地区„„)老师:大家说了很多关于黄土高原的,你们是不是很了解它了呢?学生:„„老师:„„我们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今天,我们将进一步认识黄土高原播放

《黄土高原》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性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和文化景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一起学习和探究这片特殊的地理区域。(引出新课)探究一:文明的摇篮讲解: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

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播放黄土高原相关历史及民俗等图片小结: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片悠久的土地。探究二: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根据相关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黄土高原的范围,在课本的图

中找出黄土高原东西南北的边界相关地理事物(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和相连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学生把黄土高原的范围用圆滑的曲线连起来。提问:在你刚刚圈好的黄土高原的范围里主要有哪些省级行政区啊?学生回答: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

肃省等。过渡: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的古老文明,又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继续深入认识这个特殊的高原地区。探究三:全球最大的黄土区-3-展示图片: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观看多媒体演示各种地貌,分析其特征,概况形成的原因。过渡: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至今我们都不能准确知道它诞生的时间和方式。现在用地磁和热释光等方法测得,黄土是从240万年前开始堆积的。老师: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没在别处形成呢?有说是海底隆起的,有说是大水冲来的,更多的说法是大风从西北的戈壁滩上刮来的。倘若果真如此,那又该是怎

样雄浑壮烈的一种场面啊!阅读,播放视频,了解“风成说”,加深学生对“风成说”的认识老师评析:西北部的石头经过千曝万寒,终于化作了沙子和黄土,冬春季节,西北风大作,沙土扶摇直上几千米,从西北向东南一路轻扬曼舞,俯察了山川大地,亲近过太阳月亮,然后再慢慢落下。于是从西北到东南,沙砾就一路细

下去,土层也逐渐薄下去。几百万年里大风飞扬,尘埃落定后,终于有了黄土高原雄伟广袤的身躯。和学生一起根据图片资料,分析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形、气候、农业等)的过渡性总结: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老师:你们相信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土高原

能够孕育出华夏文明吗?我们的祖先是在这片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地方繁衍生息吗?老师评析:据相关文献记载,几千年以前,黄土高原气候湿润,草木连天,百鸟鸣翔,群兽游走,充满着无穷的生机与活力。(PPT:在很长一个时期,黄土高原

的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0%以上。有一个数据谈到,秦汉南北朝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还有42%,唐末时期减少到33%,明清时期锐减到13%,而解放前仅存6%。查阅史料,秦晋两省以及整个黄土高原曾经森林茂密,诸如“山西遍地林木,一望不彻”,陕西“土山柏林,溪谷相接”,“

山上清泉山下溪,窗前竹树尽扶疏”,这一类描述随处可见。)据考证,全国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是山西,地下文物最多的省份是陕西。再次发问: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0页的内容。探究四: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

离破碎,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大的地区之一,结合教材活动(水土流失实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小结1、原因(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②植被疏密③降水强弱④坡陡大小(2)人为原因: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承转水土流失又造成

了哪些后果呢小结:后果探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通过实验比较有力说明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同时,大量泥沙汇入黄

河,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探究五:生机焕发的黄土地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分析找出解决的措施小结: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以

南小河沟治理为例,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兴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知识加深印象。练一练课堂知识点小结【板书设计】第六单元北方地区第三节黄土高原-5-一、文明的摇篮二、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1、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2、黄土高原形成原因:“风成说”三、全

球最大的黄土区四、水土流失严重五、生机焕发的黄土地【作业布置】1、完成本课《基础训练》。2、想对黄土高原有进一步认识的同学,课后可上百度搜索《地理中国》栏目中的《黄土之谜》,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