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空气与氧气》教案 (3)-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5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43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节空气与氧气【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②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
纯净物的概念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③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④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⑤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②教学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教学准备】①教
学课件、导学案②教学仪器:集气瓶、烧杯、玻璃管、橡皮软管、弹簧夹、燃烧匙、橡皮塞、胶头滴管、酒精灯、水槽、火柴、红磷、蜡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设计说明】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教学流程如下:引入新课→探究1
: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
”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教材上的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21·cn·jy·com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②为什么打开
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①
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
里有无残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生作进一步探究。2·1·c·n·j·y【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
„”。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展示一只空烧杯)烧杯中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空气。二、新课教学(一)、空气的组成头脑风暴:你对空气知道多少?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③空气由
什么物质组成?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其含量是多少?⑥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⑦为什么有的物
质在空气中燃烧?„„【来源:21·世纪·教育·网】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21·世纪*教育网【实验探究1】空
气的成分实验主题设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www.21-cn-jy.com提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
组成的假设。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学生可能认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尘埃„„„收集证据:活动一:1、用大针筒把空气压进石灰水中。石灰水是否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的速
度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含量较__(多/少)。得到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很少比较用嘴向石灰水中吹气,使石灰水变浑浊的速度,合理的解释是?活动二:把一根燃着的
木条放入一瓶空气中。木条是否继续燃烧?。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一瓶氧气中木条是否燃烧得更旺盛?。空气中含。比较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合理的解释是。2-1-c-n-j-y结论:空中含有氧气活动三:把一滴水滴在无水硫酸铜粉末上。无
水硫酸铜的颜色变化?把一些碎冰放进一个干燥的烧杯里,用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过一会儿,在表面皿里加一些无水硫酸铜,你有什么发现?21cnjy.com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小结:
空气中含有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思维延伸: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实验探究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题设置:大家对空气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常识,空气中
还有其他的成分吗?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又分别是多少呢?能否测定出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21*cnjy*com设计方案:①想办法把氧气拿出来,直接测氧气的体积;提供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及红磷,我们能否利用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1.(如上图)向集气瓶内
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d。并将广口瓶从b-d处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2.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关闭c处的止水夹后,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3.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4.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再
由学生观察现象。5.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来源:21cnj*y.co*m】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明确:①上述实验中,红磷燃烧时与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叫做
五氧化二磷的固体。上述实验中的大量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固体,该固体沉降后溶解于水中。因此白烟最终消失。【出处:21教育名师】②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的原因。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多少?形成结论:a.由于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瓶中。而且广口瓶内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中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21教育网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做这个实验时如果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冷却就打开止水夹,那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版权所有:21教育】思维点拨:完成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红磷的用量要充足,要
保证能够将瓶内氧气耗尽;整个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可否用木炭等其他物质代替?一、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其它气体杂质0.03%(二)、空气的利用阅读课本P36的内容总结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助燃)2、二氧化碳的用途(1)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是一种致冷剂,可用来保藏食品、人工降雨(2)工业原料,制纯碱、尿素、汽水(3)可用于灭火3、氮气的用途①制炸药和化肥②做致冷剂,如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③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④灯泡中充氮作保护气4、稀
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1)稀有气体不是单一的气体,常作保护气(2)充入灯泡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3)稀有气体还可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课堂小结:一空气的组成①空气不是单
一成分的物质;②空气中有1/5体积的氧气;③空气的组成(强调体积分数)。二、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四、课堂练习见课件上课堂练习五、板书设计2.1空气一、空气的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
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二、空气的利用1、氧气的用途2、二氧化碳的用途3、氮气的用途4、稀有气体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