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物质的溶解》PPT课件 (8)-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ppt,共(24)页,1.94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41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溶液的组成被溶解的物质溶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常用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丙酮等2、常用的溶剂3、溶液的特征均一的、稳定的4、溶液的概念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第一课时1.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一样吗?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一样吗?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1、含义【故事】冲糖水的故事女
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女孩:“为什么呀
?”【提出问题】:某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吗?【建立假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一、物质的溶解性(1)如图1-41所示,将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进行充分搅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2)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的数量,你观察到的现象是。蔗糖溶解,溶液呈无色溶液底部有固体在一
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硫酸铜。当硫酸铜超过一定量后,总会有一部分不能在该条件下再继续溶解。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假设:我们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
组成的,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例如,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而泥沙就难溶于水。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固体药品选用硫酸铜白色粉末,溶剂选用水、酒精。(1)提出问题:根据研
究的内容,提出探究的问题?(2)建立假设: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物质的溶解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因素有哪些?•猜想一: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猜想二: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猜想三:溶解性与温度有关•猜想四:溶解性可能与压强有关•…
…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现象结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相同相同不同相同相同不同相同相同不同探究1: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
管中,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熟石灰各1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序号溶质溶剂现象1食盐1g水5mL2硫酸铜1g水5mL3熟石灰1g水5mL结论食盐完全溶解硫酸铜完全溶解熟石灰没有完全溶解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
如,食盐、蔗糖、硝酸钾等易溶于水,而熟石灰微溶于水,碳酸钙却不溶于水。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是否有关?探究2:取A、B两支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碘晶体。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酒精,振荡,观察现象。序号溶质溶剂现象4碘水5碘酒精结论碘几乎不
溶于水碘能溶于酒精中注意: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常用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是否有关?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
吗?想一想: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探究3:取1支试管,加入5mL水,然后加入3g蔗糖,充分振荡,蔗糖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序号溶质溶剂温度现象6蔗糖3g水5mL室温7蔗糖3g水5mL加热结论固体没有全部溶解固体全部溶解溶解性与温度
有关注意:⑴.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如:硝酸钾⑵.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如:熟石灰溶解性与温度是否有关?实验1实验2实验3目的条件控制实验方案实验数据结论表1-5记录表目的验证溶解性是否与温度有关条件控制实验方案实验数据结论(3)
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控制变量法)对于同一种溶质、溶剂,温度改变,溶解性改变温度不同,溶质、溶剂一样(1)在室温下用一定量(100克)的水中加入硫酸铜直至不能再溶解为止。(2)升高温度,观察溶液是否可以继续
溶解硫酸铜。(3)降低温度,观察此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从以上实验可以知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及该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温度结论: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外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有关)(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与
溶剂的性质有关)(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1)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3.溶解的吸热与放热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
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如何确认吸热或放热?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假设?如图1-42所示,取2只烧杯,装入部分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在其中的1只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的读数是。在另1只烧杯中加
入硝酸铵,并使之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的读数是。度,读数是。24℃14℃56℃1.把一个小烧杯放在一块光滑的小三夹板上,板上先加一些水,然后在烧杯里注入50毫升水,把温度计放入烧杯里,再加入硝酸铵(NH4NO3)
,小心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注意温度变化,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温度显著降低,烧杯底和板之间的水结成薄冰,拿起烧杯,可以提起木板。说明:硝酸铵(NH4NO3)溶解于水时要吸收热量。2.把一个小烧杯用熔化的蜡烛粘结在一块小三夹板上,然后在烧杯里注入50毫升水,
把温度计放入烧杯里,再放入氢氧化钠固体,边注边小心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注意温度变化,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温度显著升高,烧杯底和板之间的蜡烛熔化,拿起烧杯,木板就掉下来。说明: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要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有
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二、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表明:3.在烧杯里注入50毫升水,把温度计放入烧杯里,再加入氯化钠(NaCl),小心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注意温度变化,观察有
什么现象发生?现象:氯化钠溶解,温度没有变化。说明:氯化钠(NaCl)溶解于水时,既没有放出热量,也没有吸收热量。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多数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熟记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1)溶解时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2)溶解时吸热:硝
酸铵(3)溶解时温度变化不大:氯化钠物质溶解时吸热与放热的原因物质溶解在水里,通常发生两种过程: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
变化。物质溶解过程,温度升高还是降低,要看这两种过程的热量多少。吸收多于放出,温度下降,例如硝酸铵溶解。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一、物质的溶解性2、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1)与溶质、
溶剂的性质有关。(内因)(2)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有关。(外因)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二、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1、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