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神经调节》教案3-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16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8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设计思想】神经调节是学生学习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章节中的重难点,抽象、难理解。通过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首先要选好切入点,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有所
得。【教材分析与把握】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与第二节激素调节是并列关系。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到,神经调节与人体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想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项行为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知识还可
以与多个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考察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综合应用的能力。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以整体的联系的观念来看待各项生命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有一定欠缺,但是学生比较注意对日常事
物的观察,有一定的兴趣,善于思考,这是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动力来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2.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兴奋传导这一生
命活动的本质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2.教学难点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
递的过程。【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设计成概念课,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举例和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引入:师(提出问题):激素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有何特点?生:缓慢、持久、师:那么神经调节呢(如图)生:快速、短暂新课:
一、对刺激的反应活动11、两个同学做好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思考1:在夹住落下的直尺的过程中,身体哪些器官作出了反应?眼------神经传导------脑
、脊髓------神经传导------手活动22、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那个位置的刻度。再重复做2次,求出3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思考2:为什么要测3次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活动33、让被测试者按2、4、6、8这样的顺序数到100的同时,重复
上述实验,求出被测试者数数时夹住尺上与0刻度距离的平均值。思考3:在实验3中,数数对反应时间有什么影响?数数使被测者反应变慢活动44、被测试者闭上眼睛重复上述实验。测试者在放开直尺的那一刹那发出声音,给被测试者一个信号,测3次,求平均值。思考4:比较实验2和实验4参与的器官有什么不同?耳神经
传导脊髓、脑神经传导手讨论:1、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一样吗?不同人对不同信号的反应快慢不同2、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时,一种器官能否完成?反应过程中需要许多器官参与反应思考1、在夹住落下的直尺过程中,身体哪些器官作出了反应?眼、耳、神经、脊髓
、脑、手(皮肤、肌肉)2、这些器官起什么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回顾人的感觉接受外界刺激(1)眼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2)鼻的粘膜上有嗅觉细
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3)口的味蕾中有味觉细胞能接受化学物质刺激(4)更多,如听觉,触觉……其中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1、神经元结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信息),
并传导兴奋(信息)。信息的接受和传导是怎样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神经冲动再从细胞体传到轴突,再到轴突末梢。最后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3、信息传导的方向:树突------细胞体------轴突------
下个神经元的树突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通过皮肤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神经元接受。神经元小结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____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神经元的结构3.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信息)并传导【课堂练习】ppt投影讲解【板书设计】(小结)【作业布置】作业本B页同
步课时特【设计效果】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必有疑,疑必有思,只有促进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上课时,提问的对象主要是成绩中下的学生,设问时需要由浅入深,态度可亲,语带鼓励,尽量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进行启发诱导,直到答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在学习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如果是一
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就需要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探究,更上一层楼。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合理地设置情境,有效地分层引导,起到主导作用,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思考、提问,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