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2.1《力的存在》教案.doc,共(6)页,4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6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3.2.1力的存在一.学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但有的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最好是根据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存在的一种方法,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判断力的存在的方法——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是:⑴有的情况下,力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改变无法察觉,需要对微小的形变放大。⑵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较难理解。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两个有关力存在的具体表现:(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子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3.本节内容是
学生第一次接触力,力既具体又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不要出现力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去逐步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从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存在的一种方法,尝试简单的归纳。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动手体会科学研究
的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利用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对科学价值的认识。三.教学设计(一)问题引入新课2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
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你们一定了解了很多关于力知识,也一定还有很多不清楚的问题,现在请你们四人一组交流一下,有哪些你们还不清楚,把想要知道的问题写下来。(学生交流并记录)学生的问题可能有:①什么是力?②力是怎样产生的?③力有哪些
种类?④力的大小怎样测量?⑤我们怎么知道有没有力?……学生的问题肯定还有很多,不过有些问题你们在小学常识中已经有所了解,有些问题你们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回答。(留2~3分钟时间由学生互问互答)筛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下子全部回答,今天我们先来解决如何来确认力的存在的问题。问题
:我们如何来确认力的存在呢?(二)力的存在教师:我们根据电灯发光、电热丝发热就能确认电路中有电流;根据小磁针发生偏转来确认磁场的存在。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根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那么对于力
的存在,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来证明呢?1.【做一做】⑴把重物提起来要用力,你在用力时手的肌肉有什么感觉?(肌肉紧张)但是在大量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例如,用磁铁去靠近小磁针,你们发现了什么情况?这能说明有力存在吗?⑵投影:树动知风图片,能说明有力
存在吗?3⑶请大家动手做一下可以证明有力存在的实验:手拉橡皮筋;手压矿泉水瓶使之变瘪。(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教师也可补充其他具有启发性的实例,如: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手用力弯锯条,锯条受到力时变得弯曲;手用力压气球,气球被
压扁;这些都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议一议】学生讨论:以上实验或事例是通过什么来证明力的存在的?(引导学生围绕物体由于什么原因,发生了什么变化展开思考、讨论)教师:以上实例中都有力存在,请大家考虑,
当有力存在时物体会有什么效果?学生: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改变教师:有力存在时,物体的形状一定会发生改变吗?我把书本放在桌面上,书本对桌面有压力,我怎么就看不出桌面的形状发生改变了呢?学生:物体的形状改变得太小了,所以看不出。教师:你说的也许是对的,但你要事实证据或通过实验来说服我。学生:将微小
形变放大教师: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微小的肉眼看不清的形状改变让老师看到呢?3.【微小形变放大实验】取一只容量为900毫升的扁墨水瓶,罐满染色的水,取带有毛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紧紧地塞住墨水瓶口。①�先挤压扁平的一
面,观察毛细管中的液柱高度的变化。②再用力挤压瓶的另一侧面,再观察毛细管中的液柱高度的变化。以上实验说明了桌面受到压力时发生了肉眼无法察觉到的微小形变,也说明了物体形状的改变可以证明力的存在。4问题:除了物体形状的改变可以证明力的存在外,还有什么现象也能证明力的存在呢?4.【看一看】指导学
生看书本图2-30、图2-31、图2-32,并进行简单讨论。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教师:乒乓球向自己
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论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结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可以证明力的存在。思考与讨论:力的作用是否一定要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不接触产生的力有吗?请举例说明。地球对周围物体的吸引、磁铁吸引铁块等,说明力的作用并不一定需要相互接触而产生。(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做一做】探究实验:两人一
组,每组两只相同的吹足气的气球。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由大到小物体运动速度由小到大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5⑴如图2-33所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气球相互挤压,两个气球受压压后都发生了形变,请你猜一
下,下面哪些挤压方式能产生这种效果?A.左球不动,右球压向左球。B.右球不动,左球压向右球。C.两球同时向中间压。实验结果发现:能产生如图2-33所示效果的是⑵演示实验:把钢锯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弹簧将锯条拉弯。实验结果发现:用弹簧把锯条拉弯时,弹簧对锯
条有一个拉力,同时弹簧也被拉长。2.【议一议】通过上面的两个实验,你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汇报交流。3.【试一试】怎样用橡皮筋来做一个实验,用来说明同样的道理,试试看。4.【看一看】看书本图2-34、图2-35,
并讨论导弹的推力来自哪里、汽车为什么会被撞坏?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力,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一个力。生活中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还有许多,请你举出几个。(如划船、游泳等)(四)小结1.物体形状的改变可以证明力的存在。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可以
证明力的存在。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评价与反馈61.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______力,力的效果是______。2.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效果是______。3.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力,同
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是______。五、拓展资料力从力产生的本质上讲,力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果从力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上讲,力的概念可进一步推广为: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
原因。力的物质性、矢量性和相互性反映了力的基本属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强调了力产生的物质基础,即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这是力的本质所在。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体现了力的矢量性。牛顿第三定律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的作用具有相互性的特点,并总结了这种相互作用所遵循的
规律性。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直接接触发生相互作用。另一种是通过某种场(如引力场、电场、磁场等)传递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通常把以前一种方式发生的相互作用称为接触力,以后一种方式发生的相互作用称为场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性质的不同将力
被划分为许多种。其中有的即以力的性质来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核力等。也有的则以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如压力、支持力、浮力、表面张力、向心力、引力、斥力、动力、阻力等。从本质上讲,存在于自然界
的一切相互作用可归结为四种: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重力的本质就是万有引力,分子力、摩擦力、弹力等在本质上起源于物质内部带电的或具有磁矩的微粒间的电磁力,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联系着本质上不同的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