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2).doc,共(5)页,4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6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植物的无性生殖》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的无性生殖》。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过程以及板书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以下是我说课的具体内容。”一、教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是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中第二课时的内容。这堂课主要介绍了低等植物的孢子
繁殖、一些被子植物的营养繁殖以及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教材开篇就介绍了蕨类植物孢子繁殖的过程,而有关孢子植物繁殖的知识早已出现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本堂课介绍孢子繁殖是为了引出植物无性生殖的课题。因此,孢子繁殖的内容在本堂课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些被子植
物的营养繁殖是本堂课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分根、压条、扦插、嫁接等四种营养繁殖方法的概念并能加以区别。最后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本堂课中的STSE资料阅读部分,只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过程,知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及
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了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同时也接触了一些有关孢子植物繁殖的知识。这些为本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铺垫:在本章前面部分,学生已经学习
了动物生殖方式的多养性,其中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类比植物,除了有性生殖之外,也有无性生殖。因此,前面学生对动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学习为过渡到本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生活经验: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四种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缺少实践经历,但在生活中对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所耳闻,而这种方法
属于营养繁殖中的扦插,因此可以不按教材中的顺序,先学习扦插,再学习其他营养繁殖方法。陌生领域:学生对比较先进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比较陌生,难以理解。通过一段视频来介绍人工种子的培育过程,学生可以形象地感知
组织培养技术,增强所学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上节课所学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这节课学习的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之间的不同,知道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四种营养繁殖方法的生殖过程,概述营养繁
殖方式的优缺点。3.通过视频观看人工种子的培育过程,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人工种子)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优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四种营养繁殖方法的过程,掌握学习科学概念知识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频观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感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的
重要作用,建立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四、重难点:包括两重点、一难点重点1.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知道两类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2.理解扦插、嫁接、压条、分根这四种营养繁殖方法的概念,并
能够加以区分。难点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过程五、教学方法教法:问题教学法(在教学流程中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可以巩固知识)、模型教学法(利用模型模拟营养繁殖方法中的分根、压条)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设计:①采用复
习式导入的方法引出新课;②采用读图学习的方法描述出蕨类孢子繁殖的过程;③在学习植物的营养繁殖这部分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的形式,从而突出本堂课的重点;④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是本堂课的难点,理解起来
不容易,通过观看一段介绍人工种子的视频,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形象,使得难点得到突破。⑤最后请几位学生对本堂课做课堂小结。环节一[复习式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了动物有哪些生殖方式吗?”(回顾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教学预设]学生会列举
出一些动物的生殖方式,并归类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如果学生不能归成大类,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接着问:如果按照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我们可以将动物的生殖方式分成哪两类?”等到学生自己归纳出了动物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之
后,再回顾上节课学习了植物的有性生殖,问学生是否想学习更过的植物生殖方式呢,学生的好奇心会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引出植物的无性生殖。(设计理念: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温习之前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这是一种学习迁移理论的具体应用,属于
知识的顺向正迁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迁移。)环节二[读图学习“孢子繁殖”]1.PPT展示蕨的孢子生殖过程:请一位学生将图片信息转化成语言文字信息。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描述加以修正补充。2.待学生将蕨的繁殖过程准确地描述成语言文字之后,再请他们思考一个问题:蕨的这种生殖方式和上一
节课学习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最主要的区别在哪?3.在学生回顾有性生殖的过程之后,可以通过比较自己得出孢子繁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教师此时引出孢子繁殖是一种无性生殖的定论。(图形会显得简洁直观,也可以训练学生看图、读图,从图中
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三[“营养繁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1.提问:除了蕨等植物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生殖,植物还有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吗?(教学预设:学生认为应该还有其他的无性生殖方式,但举例有困难)2.
PPT播放:番薯块根、草莓的匍匐茎、椒草的叶片;标注出其中的“根茎叶”,直接引出本堂课的重点:营养繁殖。“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无性生殖方式,称为为营养繁殖。”3.布置任务,自主学习:以一份电子邮件为载体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
问题自学有关四种营养繁殖方法的内容。邮件包含2份附件: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独立思考解决附件一中的问题。附件一:(1)四种营养繁殖的方法分别利用了植物的什么器官?(2)营养繁殖的优缺点是什么?(3)嫁接后的苗木成活的关键是?附件二:
(1)A嫁接到B的砧木上,结出何种果实?(2)对这四种营养繁殖方法的理解还有疑问吗?4.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完成附件一中的任务之后,打开附件二,其中的问题层次比附件一高,有一定难度,学生独立思考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
解答。5.班级汇报:还有遇难问题小组无法解答的进行全班讨论,教师予以适当指导。(设计理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的流程,层层推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优越性。整个过程教师基本处于辅助的地位,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
起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块内容也是本堂课学习的重点,采用这样带有层次的“三步走”策略,学生可以反复接触到重点知识,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增进生生之间的感情)环
节四[观影学习“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以一段人工种子的培育视频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这种技术的优点。(设计理念:在前面通过图片、文字的学习之后,以一种更加轻松、灵动的
视频学习方式来介绍这段STSE材料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对组织培养技术最为陌生,所以这里也是本堂课的难点所在,利用视频可以讲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理解。)环节五[课堂小结]1,请学生思考:盆景花到春天经常要对它进
行分盆,生活中的分盆属于哪种生殖方式(设计理念:在学习营养繁殖这部分内容之前提出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理解这句俗语体现了营养繁殖方式中的扦插;在学习了营养繁殖之后,又通过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回归。充分体现了科学知识内容来源于
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2,问学生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其他同学可以及时修正补充(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一堂课的知识点虽然系统性不强,但是可以帮学生及时梳理本堂课的重
点知识,相比教师总结,学生只是聆听,学生自己总结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七、板书设计植物的无性生殖一、孢子繁殖(孢子):蕨类、苔藓类、藻类二、营养繁殖(营养器官):保持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1.扦插2.嫁接3.压条4.分根三、植
物的组织培养(人工种子)四、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结束语:“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