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2).docx,共(3)页,16.48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5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力一、教材分析《重力》是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
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
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叫重
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究
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锤线的应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重锤线、橡皮泥,质量相等的铁
块、铝块,刻度尺,斜面,光盘。四、设计理念通过实例的引入,类比联想,让学生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物理天地,鼓励学生要向牛顿那样善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将来能够学有所成,唤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过程由易到难,
作业设置层层递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符合新课标“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五、教学设计引课:上抛空竹注意观察和思考:空竹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改变”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那么,是谁对空竹施加了作
用力?对,是地球对空竹施加了作用力,使空竹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让空竹落回到地面。你们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这些物体无论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或长或短,但最后都由于受地球的吸引、受到重力的作用而落回到地面。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重力。一、地球上的物体
重力1.重力的概念请学生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产生原因:符号:小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板书)解释“物体的重力不能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如同一树干,形成了两枝条。那树干是地球的吸引力,其中一条枝条是重力,另一枝条和树叶要到
高中去采摘(学习)。我们学习了力的有关知识,力的三要素是什么?那么,重力也有三要素吧。分别是什么呢?这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2.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定义:等效替换的思想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展示三种物体,请同学们指出重心的位置3.重力的方向展示两幅房子图,请判断哪
一幅是真的?建造房屋时,要用到这样的重锤线(展示),那我们也可以借助它来判断物体的重力方向。展示铁架台悬挂的物体,我们用重锤线来判断物体重力的方向。若把铁架台放置在斜面上,即在斜面上的物体,重力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平板上利用重锤线画图。演示:在铁架台中间放置一墨水(水平面),做水平
放置与斜面放置是的重锤线的方向。你能说说重力的方向吗?小结:与水平面垂直向下,能不能简略一点。竖直向下。然后一起练习3种情况的重力方向的作图。进一步小结: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质疑:重力的方向一定平行吗
?提出点拨: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向下”指的是什么方向?重力的方向在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应用呢?试一试:如何把一幅画挂正呢?你能用重
垂线设计和使用简易的水平仪吗?4.重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重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学生在思考后,上台参与实验探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说明了物体的重力与密度单一的因素无关;同时还说明物体的重力与体积单一的因素也无关;第二个实验说
明:重力与质量有关。让同学们分组探究重力与质量有怎样的关系,操作、记录数据、计算以及作图分析。分析后引导同学们共同得出: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公式G=mg;3.g代表9.8牛/千克的意思是什么?质疑:这个值会变吗?播放太空失重的视频。阅读课本P105红色框内的
材料,并思考: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以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通常在地表附近,g≈9.8牛/千克,是一个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9.79牛/千克;在两极上最大,9.83牛/千克。3.所以,在粗略计算时,g可以取10牛
/千克。重现生活情景,激发思考:在地球上有失重现象吗?此时的人或者物体的重力有变化吗?又怎样的变化呢?二、其他星球上的物体重力阅读课本P105的阅读材料,观察不同星球同一物体的重力。地球上2千克的物体,到在月球上时质量,重力是,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三、例题与练习(平板)例题1:有一空竹的质量为2千克,那么它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