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教案 (2).doc,共(2)页,13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3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5节日食和月食(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类型(2)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差异(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尝试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模拟实验吕的现象进行逻辑
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能力、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观察、模拟实验在学习科学中的重要性(2)认识日食和月食是很普通的天文现象(3)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探究态度和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日食和月食的特点难点
: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简单地学习过有关知识,又接受学校组织的日全食活动的培训。因此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之前有一定的认
识,还在前面学习中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应该不会很完整和严密。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模拟实验时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实验操作过程的分工合作
及正确操作的方法等四、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七下第四单元第5节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概念”“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日食的类型”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开展的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
主题,在三个目标: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既天体是运动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
质的逻辑推理能力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日食的视频并提问,请大家思考大阳去哪儿了板书:第5节日食和月食一、日食1、概念讲述: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知道日食的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类型,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略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活动1:模拟日食的形成过程---P1
45页1、把大、小两个球按图所示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视线上,并将小球由A向B移动。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为什么移动方向由A向B?2、将观察到的结果画在下面的圆圈内(用斜线表示大球被遮掩的部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日食形成过程图片学生实验后思考:太阳被遮部位是从哪边开始,哪边结束?板
书2、日食的形成过程:日面从西面开始亏损,东面结束播放视频然后思考:日食出现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略板书:3、日食形成原理(1)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提问: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是否
就能看到日食了呢学生实验:将活动1中的小球换成玻璃,重复活动1,观察大球能被遮挡学生回答:略板书:(2)月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教师黑板画图演示日食形成原理投影:1、日食在农历的哪一天可能发生?(提示:请大家根据日食形成原理中的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月相
形成的位置来推测)学生回答:略板书:4、发生时间:(1)农历初一教师提问:昨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一,大家仔细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观察到日食学生回答:略投影:2、每个月的初一日食都会发生吗?为什么?学生读书本-P145页后回答板书:(2)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
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从黑板中的日食形成过程图片总结出日食的类型板书:5、日食类型: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课内小结:日食的概念、成因、类型、发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