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机械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5).doc,共(4)页,3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2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3.1机械运动(一)时间教学目标1.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需要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2.能根据物体运动判断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3.能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重点难点1.参照物2.匀速直线运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引入]毛主席曾经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为什么坐在地上的人却能够行八万里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一、机械运动1.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
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观察课
本图2-17观光电梯。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电梯里的人,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电梯里的人是在做机械运动。说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都有道理。因为他们
在研究人的运动情况时,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问:电梯里的人认为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学生:以电梯为标准,乘客相对于电梯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问:地面上的人认为乘客是在运动,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学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树
木或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在改变,所以地面上的人说乘客是运动的。教师小结: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即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练习:⑴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依据的参照物是什么?⑵说“乌云遮住太阳”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教学过程教师小结: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就不同。!!小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请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这说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
不相同。3.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它们分成简单的几类。⑴读图2-18,2-19,你能发现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要求找出它们的差异)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般说来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的多,但直线运动
也千差万别。⑵请大家读图2-20,比较两辆汽车运动存在的差异。小组讨论后回答: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运动快慢不相等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提问: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来将
直线运动进行分类?教师小结: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小结][巩固练习]反思1.对于参照物的
理解,学生还是建立在亲身体验过的事能判断,而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往往茫然。这也是这些学生的特点吧。2.该考虑让学生建立一种模型的思想。课题3.1机械运动(二)时间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重点难点速度的概
念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引入]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问题。比如赛跑时,谁跑得最快,谁获得冠军。同样,比如火车提速,就是人们认为原来的火车不够快,这也是人民所关心的。一、[思考]那么,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问: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假如手中没有钟表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答:观察他们哪个在前,谁在前面就谁快...[结论]: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得快。问:百米赛跑时,如何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答:让运动员们同时起跑,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问:如果有好几组运动员比赛,他们怎么比较运动快
慢呢?教师归纳:因为通过路程都是100米,是相等的,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探究实验1.怎样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实验设计: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1)比较相等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长的运动较快,反之较慢。(2)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长的运动较慢,反之较快。2.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3.如何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提问:你认为可以只用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吗?为什么?你认为
可以只用通过路程的长短来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吗?为什么?4.小组交流:怎样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可启发学生回答: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秒内通过的路程多的物体运动得快。三、速度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v和t分别是英语速度
和时间的第一个字母,s是德语移动距离的第一个字母]教学过程3.关于速度的单位,要说明它是依据公式v=S/t得到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如果路程的单位用
千米,时间的单位用小时,速度的单位就是“千米/时”。问:“米/秒”和“千米/时”这两个单位之间有怎样的换算关系?介绍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推导出:1米/秒=3.6千米/时4.阅读课本图2-22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感受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5.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如何
通过读图获得解题所要的信息)汽车在两块指示牌之间通过的路程是牌上这两个数据之差。汽车通过两块指示牌所用的时间是两次时钟读数之差。根据速度公式统一单位后求解。四、平均速度讨论:用速度公式能够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吗?师:虽然无法用一个速度值来描述物体在不
同时刻运动的快慢,但可以利用公式得知一段时间内或一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快慢,由公式v=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严格说来,任何一个平均速度总是对应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离开了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平均速度就失去可意义。
[课堂小结]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3.速度公式的应用。4.平均速度。反思1.虽然速度学生在小学里面已经学过,但是学生对于速度的理解,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偏差。2.由于应用题做怕了,很多同学对于计算的内
容“恐惧”3.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存在部分学生搞不明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