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耳和听觉》教案 (5).doc,共(2)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2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主备老师:章林军学科:科学教学内容第3节耳和听觉总课时数第(1)课时设计人章林军备课日期2015年3月25日教学目标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难点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耳的结构声音在空气
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最后进入人的耳,那么耳在形成听觉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先来看看耳的结构:课件演示:耳的结构耳廓外耳外耳道鼓膜耳鼓室中耳听小骨咽鼓管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内有位觉神经)耳蜗(内有听觉神经)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耳每一个结构有何作用?教师总结:耳廓——收集声波外耳收集声
波并将声波传到鼓膜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随着声波有振动而引起振动,将将振动传到听小骨。中耳鼓室: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咽鼓管: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保护耳膜振动并将振动传到内耳。前庭:内耳半规管:感受刺
激产生冲动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讨论2:根据耳的各部份结构,讨论听觉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回答:让小组同同学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声波外耳耳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内耳耳蜗位听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请你比较:你、你爸、你爷爷三者相比较你们的听觉功能有什么差异吗?链接:鼓膜最先接受声波的振动,鼓膜内陷会引起听力下降。矫正方法:常做吞咽动作,因为吞咽时,咽鼓管张开,空气由口腔土进入咽鼓管内侧,从而使鼓恢复原
状。听觉的特点:听觉褪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听觉会变得不敏感。矫正方法:用助听器。讨论:根据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讨论完全失聪的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原因:耳膜破裂、听小骨损伤、耳蜗损伤、位听神经损伤、听觉中枢损伤等。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能引起鼓膜振破?此时你常常怎么保
护你的耳朵的?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有晕车现象的同学耳的位觉功能:耳蜗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可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现象。三、耳的功能:听觉和位觉感受器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喜欢老师站在什么位置讲课?为什么?A、讲
台中间B、教室左边C、教室右边四、科学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收集学生课前做的探究内容,列成表格,交流讨论。课堂小结:1、声音的传播速度,回声,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耳的功能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耳朵的结构比较复杂,故我叫学生们先进行了预习,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耳的结构图
进行讲解,以检索表的形式板书耳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