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4).doc,共(2)页,3.50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1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如何计算太阳高度课题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2)第2课时:总2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2、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3、了解昼夜长
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技能目标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情感目标科学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能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核心知识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主备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的关系:[引入]1.天亮时间,夏天和冬天分别大约是几点?为何不同?2.你
所居住的地方一年中哪个月份白昼最长?哪个月份白昼最短?结论: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春分日,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夏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在北纬23.5º秋分日,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冬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在南纬23.5º小结: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太阳有二次直射.在南北回归线至极点的地区,没有太阳的直射点.二.说一说你的生活体验1.不同季节太阳高度的变化是怎么样的?2.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怎么样的?3.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计算北纬30度处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太阳高度。H=90-30+23。3=8
3。5H=90-30-23。5=36。5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所以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发生变化:进而有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1)在夏至日,北纬23.5°最大,向
南北两极递减;(2)在冬至日,南纬23.5°最大,向南北两极递减;(3)在春分日、秋分日,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北极星太阳直射点在南纬23.5o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5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三、昼夜长短的变化1、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北半球白昼最长的月份是6月,最短月份是12月2、北半球:【读图P120】3、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白昼最长?(6月22日)为什么?太阳直射点移到其最北端。4、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5、当太阳直
射在北纬23.5度时,北半球各纬度昼长是否相等?(不等)有什么规律?(纬度越高昼越长)6、南半球各纬度长是否相等?(不等)7、有什么变化规律?(纬度越高,夜越长)8、当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的情况与直射北纬23.5度的情况有何不同?小结:1.太阳的直射点在
赤道,它照亮了一半的地球,同一纬线上处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纬线的长度相等.所以白天黑夜的时间相等.全球昼夜平分。2.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它也照亮了一半地球,同一纬线上处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纬线的长度是不相等的,在北半球的有些纬线一天中始终处于昼半球,出现了极昼现象;在北半球的
有些纬线,处于昼半球的纬线比处于夜半球的纬线要长,出现了昼长夜短的现象.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递减。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昼夜长短变化1.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2.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作业作业
本教后随笔1、注意归纳: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有关;直射北半球,越北昼越长。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如夏至时北京白昼比广州长。直射点最北到北回归线。太阳高度的计算有难度,为了难点分散,把这部分放在下节课分析。2、多让学生结合
切身体会理解知识点:如直射最南时(南回归线)日期肯定在冬天,便于记住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