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doc,共(7)页,63.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3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检测(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宿迁质检)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
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和这封电报的发布背景有关的是()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国共两党合作形成C.北伐军已逼近长江流域D.工
农运动蓬勃发展解析:选A从材料中“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沪商全体罢市”“收回青岛”等可以判断是关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其背景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故A项正确。2.(2019·扬州质检)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
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A.罢免曹、陆、章职务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解析:选D五四运动促进了
国人的爱国思想,该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故D项正确;A项属于五四运动初步成果;B项属于思想领域传播;C项属于革命性质转变。3.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
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
群众性的爱国运动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可知五四运动不单单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变为了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故选C项。4.五四运动前,传
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这表明五四运动()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影响了国人救
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到“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得出: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C项正确。5.(2019·启东中学月考)孙中山
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
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选B从材料“孙中山在《北上宣言》”“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中可以分析出
,1924年孙中山认为反帝反封建和反军阀是民主革命的任务,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是从1926年7月开始,北伐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故A、D项错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故C项错误。6.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
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A.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解析:选C“民国十六年一月”即1927年1月。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故A项错误;湖北新军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军事力量,故B项错误;
1926~1927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故C项正确;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工农红军改组为八路军,故D项错误。7.(2019·江苏名校调研)“201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
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其中“八一枪声”()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C.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D.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解析:选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排除A、C两项;“八一枪声”指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
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故选B项;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排除D项。8.(2019·启东中学月考)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国民
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B.并没有摆脱俄国革命模式束缚C.已经不再受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D.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虽然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总方针,但是并没有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仍把发动城市武装起义作为基本工作。其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就是证明。所以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摆脱俄国革命模式束缚,故B项正确。9.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
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D.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
信息:1930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打击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故选C项;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排除A项;国共关系开始破裂的标志是1927年“四一二”政变,排除B项;促使中
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排除D项。10.(2019·启东中学月考)图片是一定时期的历史符号。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标语,其内容真实反映了当时()A.创建人民军队成为迫切需要B.国共两党斗争目标趋于一致C.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
起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解析:选C根据宣传标语“打倒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打倒卖国的国民党”可知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均存在,C项正确。11.红军老战士肖锋的日记记载: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
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现在看来,回江西苏区已不可能,反正只要是抗日救国,再苦再累也心甘。该日记记载表明当时党和红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B.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C.确立了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目标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选B材料说
明当时红军处于长征途中,故A项错误;题干中“再次投入赤水河”与遵义会议期间四渡赤水吻合,故B项正确;题干中“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推知当时还没有确定去陕北的明确目标,故C项错误;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是西安事变,故D项错误。12.(2019·无锡一模)美国军事史学
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B.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保留了火种,使革命转危为安解析:选D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故A项错误;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
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故C项错误;战胜自然困难、行军打仗、内部分裂符合红军长征时期,长征的胜利意义是使革命转危为安,故D项正确。13.(2019·南通一模)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解析:选C关键信息有两点:一是“敌人这个既重
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二是“南可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地区,敌人的战略后方即是中原地区,我军挺进中原地区,就将这里变成了“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这与能
“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相吻合,故C项符合题意。14.(2019·海门调研)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
是()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C项正确。15.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
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人,《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
争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解析:选D国民党在政府的改组中实行独裁专制,只反映出这一种黑暗的命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和平民主建国的内容,故B项
错误;国民党在政府的改组中实行独裁专制,民主联合政府并未实现,故C项错误;国民党政府虽然依照宪法组建,但《大公报》的民意调查显示出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
2019·常熟期中)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
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
9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材料三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5分)(3)“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
长征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6分)解析:第(1)问,从改朝换代、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再据材料一“推翻延续两千余年、
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创建宪政共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第(2)问,从时间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独立、民族自信、国际地位等方面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第(3)问,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等方面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等方面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答案:(1)局限: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原因:推翻专制帝制
;创建宪政共和。(2)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争取民族独立;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国际地位。(3)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本质: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富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