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2中国现代史第10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练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8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87.500 K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2中国现代史第10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练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2中国现代史第10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练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2中国现代史第10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练试题(含答案).doc,共(4)页,87.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2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宣称:“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个真正的基础,那就是大工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我国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B.加快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D.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2.在建国之初,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无缝钢管、合金钢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上述情况表明我国()A.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B.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C.实现了工

业大国之梦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3.促使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1952年与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②工业生产“以钢为纲”③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

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D.“大跃进”运动全面

展开后的热情5.“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A.背景B.目的C.内容D.作用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7.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

。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

展生产8.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强调国民经济稳步

协调发展C.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9.《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________”一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

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________”处应是()A.苏联模式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10.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A.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大跃进”时期11.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

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长征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大庆精神D.“两弹一星”精神12.各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主题,下列选项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史阶段不同时期的主题。其中符

合1956—1966年的是()A.开天辟地,渐趋成熟B.民族独立,获得新生C.探索前进,曲折发展D.文革结束,徘徊前进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材料二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积极发展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材料三建国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1)材料一是我国19

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这次土地改革主要改变了什么?(2)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哪个省的农民首创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均摘选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1)材料一反映了“一五

”计划的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期间的两大任务。参考答案1.答案为:D;2.答案为:D;3.答案为:C;4.答案为:C;5.答案为:A;6.答案为:B;7.答案为:D;8.答案为:B;9.答案为:

D;10.答案为:D;11.答案为:B;12.答案为:C;13.参考答案:(1)主要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即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首创:安徽省。主要内容: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3)变化:粮食大幅度减产。原因:195

7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14.参考答案:(1)优先发展重工业。(2)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或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3)进行工业化建设(或发展生

产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调整生产关系)。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