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 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案

DOC
  • 阅读 6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3.500 K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 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 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 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案.doc,共(4)页,33.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0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曲的体裁常识,结合特殊背景理解全曲。2.反复诵读,理解感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3.体会咏史诗表达的民本思想。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

一种是散曲。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回忆学过的小令(散曲)并有感情地诵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今天我们将学习元代另一位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的题目“潼关怀古”,它主要是写的是作者在潼关一路的所见、所感。“山坡羊”是曲牌名。希望大家能有所收

获。(课件出示课题)二、检查预习1.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2.简介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诗、文兼擅,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代表作有《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等。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文集《归田类稿》。3.作品背景: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写的。当时关中大旱,饥民

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凭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

共写了九首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4.明确生字词的音、形。潼.关(tónɡ)峰峦.(luán)踌躇..(chóu)(chú)宫阙.(què)三、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自由放声朗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3.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朗读节奏划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理解诗意。(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然后全班交流,解决疑难。(2)简述诗意。(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途经秦

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四、感知内容,品析诗歌1.你从文中看见了怎样的山、水景色?明确:一个“聚”字,让我眼前呈现出群山耸立、峰峦重叠之状;一个“怒”字,写出了黄

河之水奔腾,波涛汹涌澎湃。2.作者笔下的潼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明确:险要,山河表里。(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3.面对祖国如此的大好河山,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导朗读:读出雄浑、直率气势。反复读。4.作者看见此

情此景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明确:踌躇。指导朗读:读出痛心沉重。反复读。5.作者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躇踌?明确:因为西安的都城被烧毁了,原文“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看出劳动人民饱受辛苦

,原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体现这一点。6.“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老师适时插入作者情况:【创作背景】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

史等职。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决意不再涉仕途,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

丞以赈灾民。他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7.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展开讨论。明确: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

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8.作者最终想表达内心怎样的感慨?明确: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五、拓展积累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

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反映了这个主题?(学生先搜集,再出示课件)附: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

生之多艰。——屈原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这些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体现了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请同学齐声朗读,感受诗人们这片赤诚之心。六、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怀古抒怀之作,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描写潼关地势的险要和朝代的兴衰,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

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中挣扎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七、当堂背诵八、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曲。板书设计: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写景——潼关(山、河)抒情——怀古(望、行)议论(主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