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9枣儿》学案(含答案).doc,共(3)页,43.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0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9枣儿学习目标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2.熟悉剧情,领悟剧中人物矛盾冲突及其社会含义,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通过揣摩情节、语言,把握文中枣儿的象征意义,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4.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理解剧本表现主题的社会根源。
学习过程一、初读——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翘.()首踌.()躇.()咀.()嚼.()囫.()囵.()吞枣2.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1)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2)吃得津津有味....。二、品读——理解课文3.品析下面的语句。(1)老人听好
,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2)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4.下列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A.文中的“老人”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一生劳作,富有爱心。B.“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C.“枣儿”终身不离乡土,留守家园。D.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寻新欢。5.整体感悟。(1)
“枣儿”在整篇文章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它是全剧情节发展的,是人物对白的,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2)这篇课文运用象征的手法,“枣儿”象征着,也象征着,同时也是和的象征。(3)剧中的老人是一个、的长
者形象,他既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男孩则是年幼的新一代形象,他、、,表现了儿童纯真的天性。6.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
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
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三、展读——能力拓展7.请你为下面的这幅画设计画外音。画面:一位生态学家,指着街头一株株仿真的椰子树说:“这些用化学原料制成的
椰子树不仅起不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阳光照射下还会释放有害气体„„”8.剧中,守在农村老家的老人坐在枣树下盼望儿子回来。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原来生活在农村的人因为工作和其他原因离开了农村。他们长期在外,而老人们又是故土难离,在农村,很多老人在家留守。你对这种情况有何看法,请谈一谈。参考答
案一、初读——夯实基础1.qiáochóuchújǔjuéhúlún2.(1)犹豫不决。(2)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二、品读——理解课文3.(1)句中“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一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
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2)句中男孩说枣儿叔叔不回家,是“迷路了吧”,这“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4.C5.(1)线索话题(2)亲情故乡传
统生活精神家园(3)满怀亲情富有爱心思念父亲活泼可爱好奇懂事6.D三、展读——能力拓展7.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在外的人应该尽量抽时间多回家,老人们也应该更新观念,走出传统的生活,国家也应该加快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设,让老人们老有所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不必与参考答案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