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

DOC
  • 阅读 6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41.000 K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1.00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doc,共(2)页,41.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0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3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培养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2.学习文中的论证思路和方法,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3.在阅读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提高语文鉴赏能力。4.认识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热情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过程一、初读——知识积累1.读准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怡.情()诘难..()()狡黠.()吹毛求疵.()马南邨.()咬文嚼.字()2.理解词义(1)狡黠:(2)诘难:(3)味同嚼蜡:(4):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5):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

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作深刻了解。(6):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二、再读——整体感知1.《谈读书》论述的范围:2.《不求甚解》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三、展读——赏析品味比较阅读:以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请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2)不同点:(1)《谈读书》主要围绕《不求甚解》主要谈论(2)《谈读书》的语言:《不求甚解》的语言:(3)《谈读书》举

例:《不求甚解》:(4)《谈读书》运用了论证,《不求甚解》引用了论证,参考答案一、初读——知识积累1.yíjiénànxiácīcūnjiáo2.(1)狡诈。(2)诘问,为难。(3)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4)吹毛求疵(5)不求甚解(6)咬文嚼字二、再读——整体感知1.《谈读书》

论述范围相当广泛,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又阐述了读书的方法,还告诉大家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的道理。2.(《不求甚解》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

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地阐述了读书的要诀是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三、展读——赏析品味(相同点:)(1)都谈论跟读书相关的问题。(2)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例如《谈读书》中“读史使人明智”以读史给人

的好处为例论证了读书的好处。《不求甚解》以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为例论证了读书要前后贯通,要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不同点:)(1)(《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采用的是立论的方式;(《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采用的是驳论的方式。(2)《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不

求甚解》则明白如话。(3)《谈读书》举例时语言简洁;《不求甚解》列举事例时详细些。(4)比喻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还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句式整齐,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名言如引用陆象的话“读

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论证了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能抠一字一句的观点。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