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doc,共(6)页,3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1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液体内部的压强----------华师大版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A.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简单生产
、生活中的问题。B.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C.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过程与方法:A.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B.通过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熟
悉使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B.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压强的概念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
的特点。液体压强知识综合性较强,它是在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
体压强的大小。为了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较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建议让学生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定性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建立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定量关系。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
,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连通器的内容,体现了液体压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通过对我国三峡船闸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重点是液体对容器底部
、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压强特点教学难点: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3: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学生好动,学习科学的兴趣比较大,平时对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现在又刚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渴望知道液
体是否存在压强及液体压强的特点,所以学习的劲头应该很高二: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1:导入新课(4分钟)复习固体压强,引入液体压强(1)潜水员潜入水中时为什
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据科学实验:在水下100多米深度,食品罐头也会被压爆,人体血管会收缩,肺部会被压缩到橘子般大小,许多鱼类都无法在那样的深度生存。(3)多媒体播放观察与思考学生活动:观赏、体会与力有液体压强有关的现象,针对问题积极思考可以暂时不回答。设计意图与效果:让学生了解我国的
最新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水下环境多数学生未知,水中巨大的压强学生更不知道,这种神秘感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2:新课教学(28分钟)一: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1:多媒体演示:水对玻璃管底部橡皮膜的变形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
有压强。思考:水对容器底是否有压强?怎样显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讲述:底部橡皮膜的变形程度来说明液体越深对底部的压强也就越大。演示:饮料瓶中加水,侧壁扎3个小孔,观察现象,说明液体对侧壁也有压强。思考:水对容器侧壁是否有压强?怎样显示水对容器侧壁压强的大小?通过现象知道液体对底部和侧
壁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多媒体演示:水对玻璃管侧壁橡皮膜的变形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演示:侧壁橡皮膜的变形程度来说明液体越深对侧壁的压强也就越大思考:拦河大坝为什么要修的上窄下宽?学生活动:在底部是橡皮膜的玻璃管中,观察到橡皮膜发生了
形变(看多媒体),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因为橡皮膜是向下发生了形变,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方向向下。产生这个压强的原因就是液体受到重力。饮料瓶中的现象和橡皮膜向外凸出,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向外的压强。从现象中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大小和深度有关设计意图与效
果:用橡皮膜形变程度反映压强大小,为学习压强计做铺垫。二:液体内部存在压强1:压强计的工作原理压强计是怎样工作的呢?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没有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手按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还相平
吗?按橡皮膜的手再用力些,U形管两边的液面又有什么变化?讲述:手按在橡皮膜上时,手给橡皮膜一个压强,使橡皮膜向里凹进,缩小了橡皮膜内密封的空气的体积,气压变大,使U形管两边的液面左低右高。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
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压强计主要由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着色液体)、刻度板等组成,学生观察并回答:没有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手按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
液面有高度差。用力越大,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设计意图与效果:通过手按与放入液体中都能使高度差改变的对比,让学生清楚压强计能反应液体压强的工作原理。2:液体压强的特点:演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使橡皮膜分别朝上、朝下、朝左、朝右,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始
终存在高度差?表明什么?总结:压强计能反应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和方向。压强计中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能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大,反映液体压强大;橡皮膜的朝向可以改变,便于比较水内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能反映出液体压强的方向,若橡皮膜朝
下,表明它受到的液体压强方向向上。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认为液体内部有压强吗?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怎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明确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师生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具有重力和流动性,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
强;液体内部不仅有向下的压强,也有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解释现象:1.人从浅水走向深水区,当水浸没胸部
以下时,会有胸闷的感觉,你知道什么原因吗?2.大家对抗洪清抢险的场景不陌生吧!为什么洪水来了,本来坚固的堤坝随时会有决堤的危险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这表明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强。也就说液体内部有压强。U形管两边液面始终存在高度差
表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学生思考并回答:把压强计的橡皮膜放在水中,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有高度差,就可以知道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朝向,可以研究液体内部不同方向压强的关系。改变金
属盒的深度能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将水换成盐水进行实验,能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设计意图与效果:所有的演示活动和多媒体播放都是为了1: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内部都有压强,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总结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3:利用
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也可以利用液体的压强为我们服务。比如家里的下水管堵塞了,可以利用一只较长的管子与下水管的管口连接好,向管子里倒水,只需几杯,只听“哗”的一声,下水管通了。这利用了什么道理?从学
生反馈看,学生达到了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掌握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三:拓展延伸(8分钟)1:巩固液体压强特点的知识点2: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经常考试容易错的题目多媒体展示典型的例题或者生活问题,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答,老师的纠错完成学生活动:学生的质疑、解答设计意图与效果:1: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有所用。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5分钟)多媒体展示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述: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
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设计意图与效果: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加以应用五:评价方案设计1:如何理解深度2:如图所示的试管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当试管竖直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1;当管倾斜放置时,水对管
底的压强为p2,比较p1、p2的大小,则()A.p1>p2B.p1<p2C.p1=p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一端蒙橡皮膜的玻璃筒,插入水中在逐渐下插的过程中,橡皮膜将()A.逐渐下凸.B.逐渐上凸.C.保持不变.D.不好判断4:杯内装满水若将手浸入
水中,则水对杯底的压强()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5:一只可乐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把可乐放入水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A.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B.a,b
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C.酒精从a小孔流出,水从b小孔流入D.水从a小孔流入,酒精从b小孔流出6:某地一幢五层楼房,内部的自来水都是由楼顶的水箱供水的,把一楼和五楼的水龙头拧开同样大小,发现一楼出水湍急、五楼缓和,这是因为()A、一楼管内水浅
,五楼管内水深B、一楼水的压强大,五楼水的压强小C、可能五楼水龙头的口向上D、水箱中的水位太低了7:作业本中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