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章第二节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doc,共(6)页,5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0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选自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运动和力》的第二节《力》(第一课时)。《运动和力》这章的内容是初中科学中物质科学部分的基础,阐述了力基本概念及力和运动的关系。本节“力”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节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力的图示、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做了铺垫,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力”这一节主要由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四个部分组成。第一课时的主要内
容是力的概念的建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建立力的概念有一个逐步加深和扩展的过程,先让学生体验力产生的效果来感受力的存在,进而学习力作用的相互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学习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同一
直线二力平衡,分析研究几种常见的力,如弹力、重力、摩擦力等。本节教材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再回到科学在生活和社会的应用中去。【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建立在机械运动学完之后,学生对机械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为
什么物体会运动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模糊的,而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例如:学生认为有些力能产生作用效果,有些力不能产生作用效果;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这些已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
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材列举了针对性的生活实例,从中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能说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4.能根据实
验现象和生活事实,认识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情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中的体验概括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3.
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设计力能使玻璃瓶发生形变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力的存在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存在我
们身边,从而亲近科学、喜欢科学。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践,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力
的概念建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难点:力的相互性及运用力的相互性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磁铁,臂力计,矿泉水瓶若干个,玻璃瓶,吸管学生:橡皮泥,小汽车,金属圆柱
体,刻度尺【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的教室外有没有风的存在?谁来说说有风的时候和没有风时候的区别?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事例,发现风这种事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它的作用知道它的存在。除了风之外,还有电等。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物理概念“
力”。积极发言列举例子提出课题教学过程设计一.力的作用1.学生体验力请一个学生使用一次臂力计,通过提问和学生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用力的情况。学生回答当用力的时候,手会感到酸,其他同学会联想到自己手酸的时候是用了力。1.展示实例用课件上的图展示学校生活中、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1)学
校生活中:人推门,人拉椅子,人提书包,人压课本(2)工农业生产中:推土车推土,拖车拉故障车,起重机提起货物,压路机压平马路2.分析罗列的现象可以从语文的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人推门;推土机推泥土;人拉椅子;拖车拉故障
车;人提书包;起重机提货物;人压课本;压路机压马路;得出结论:(1)人可以对物体有作用,(2)物体也可以对物体有作用3.得出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问题1: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演示实验:塑料笔
杆吸引小纸片,磁铁吸引大头针;问题2: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亲自感受观察、思考、举例观察相同点归纳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学过程设计4.归纳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产生可以接触也可以不
接触,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5.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二.力的作用效果1.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回答:力的作用使物体
的形状改变了2.玻璃瓶形变实验设计生活中很多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会发生形变,那玻璃瓶受力后有没有发生形变呢?学生回答:有(没有)3.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顺序:①空矿泉水瓶的形变很明显②加水后的矿泉水瓶的形变还
可以通过水面的变化观测到③为了观察的明显可以加入少量的墨水④玻璃瓶的液面仍然无变化,考虑形变小,液面变化不明显⑤使用吸管(细玻璃管),再次观察,液面出现变化得出结论:玻璃瓶受到力的作用时也会发生形变。4.课件展示图片球从运动到静止行李车从静止到运动赛车的
加速和减速足球运动方向的改变通过以上实例,说明力的作用还能产生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力的作用使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自己归纳并得出结论学生举例,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体分析回答观察现象并思考层层递进,让学生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归纳并总结结论进一步理解举例分析教学过程
设计得出结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研究了物体受到力后发生了变化,那施力物体会有变化吗?1.课件展示车辆碰撞试验图片当看到两辆车相互碰撞时,两辆车都受到了一定的损坏,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2.课件展示球打在人脸上的图片学生分析人脸和球变形的原因,加深对力的相互性的理解3.力的相互性的应用①游泳和划艇时的应用②跑步和人从船上跳到岸上的应用③太极功夫“雀不飞”的解释④火箭和飞机的应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
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力的作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四.课堂小结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五.板书设计力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观察现象并思考看图、分析并思考列举例子学生解释老师补充归纳并总结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