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奇妙的金属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化学粤科版.doc,共(3)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4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实验课教学设计奇妙的金属性质课题6.1奇妙的金属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奇妙的金属性质》具体内容主要有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以及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共需两课时。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
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
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情况分析:1.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敢于探究试验现象及生活中的化学原理。2.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3.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4.初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金属的物理通性;(2)知道铁、铝、铜等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
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1)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2)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镁条、锌片、铁
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金银首饰、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青铜器、埃菲尔铁塔、鸟巢、F11战斗机,引出本章课题。1、同学列举生活中见到的金属器材2、自我总
结金属的物理通性从学生熟悉的金属物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知识的欲望。学生活动1.快速阅读课本2.学生讨论并填写课中表格并交流回忆思考:1.我们学过的那些金属能与氧气反应?2.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
因。3.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衔接
生活小知识妈妈在家做饭用什么锅?清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铝制品与铁制品哪个更耐用啊?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
“学习化学真有用”。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学生动手实验,互相合作、完成表格,讨论、交流。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
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知识情景再现①观察漫画。②补充素材:教师将自己的金戒指与银耳环交给学生去做与硫酸反应的实验。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问题1:
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学生回答: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
度不一样。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①Mg+2HCl=MgCl2+H2↑②Zn+2HCl=ZnCl2+H2↑③Fe+2HCl=FeCl2+H2↑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联想与运
用: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a.CO+CuO=Cu+CO2b.Fe+CuSO4=FeSO4+Cuc.NH4HCO3=NH3↑+CO2↑+H2O↑学生讨论、归纳反思小结:①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②置换反应的定义。反思小结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
的哪些化学性质?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巩固与练习1、导学案中的练习题1-5。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
和结论。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