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8.1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化学粤科版.doc,共(4)页,3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4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8.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活、生产中的重要
作用;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验培养学会学生定性的和定量的认识物质2、通过对酸碱指示剂发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于溶液酸碱性及酸碱度的检测培养学生能用实验的方法正确地
认识和了解物质【教学重点】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对于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教具准备】试管、玻璃棒、表面皿、紫色石蕊试剂、无色酚酞、PH试纸、各种待测液:柠檬果、包装食
用碱、稀盐酸、白醋、肥皂水、石灰水、食盐水、【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一、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利用生活中有酸味的食品,如:食醋、酸奶及一些常见的水果等,引出“酸”的知识。师设疑:(1)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有“酸”性和碱性?生思考并回答
:(1)举出生活中有“酸”味的物质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来引课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到2∕5(2)你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溶液是否呈酸性?师指导学生实验,注意操作要领,评价实验结果(2)(在老师的引导下
)回忆上册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生成了一种叫碳酸的物质;学习“分子的性质”一节中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在两个小烧杯中分别放在适量的浓氨水和无色的酚酞溶液,然后用大烧杯将两个小烧杯罩住,最后装有酚酞溶
液的烧杯呈红色,学生猜想:某些有酸味的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是否某些物质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学生小组实验:P220实验8-1,并总结紫色石蕊与无色酚酞遇酸、遇碱的变色情况。学生完成实验:P221实验8-2,“活动与探究”通过现象
判断溶液的酸碱学习中。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回忆旧知识并能将旧知识恰当的与当前的问题结合,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认识事物,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使学生了解和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治学的态度
并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己动手制酸碱指示剂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3∕5二、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师小结溶液酸碱性并介绍酸碱指示剂。师进一步设疑:若将两种不同变色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溶液的颜色最终会如何?(边做演示实验边引导学生思考)师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师设疑: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设疑: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教师介绍并演示PH试纸的使用提醒注意使用pH的正确性填写完成实验报告:稀盐酸、石灰水、稀硫酸、稀硝酸、氯化钠溶液、肥皂水、食用碱液、柠檬汁等溶液使紫色石蕊为溶液或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生思考并回答:溶液的溶液颜色将取决于两
种溶液的“酸性力量”和“碱性力量”的对比。生阅读生倾听、理解生思考:P221问题总结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生思考、讨论生实验:P222实验8-3通过归纳总结,初步将溶液分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溶液的酸碱度作铺垫。利用生成性资源,
初步探究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混合后酸碱性,为往后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及探究溶液的pH变化埋下伏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学习新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于对实验4∕5
课堂小结:学生谈感想教师总结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溶液酸碱性、酸碱度的表示及测量方法观察现象。学生谈本课的收获误差的分析,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科学素养。板书设计: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程度1..溶液的酸碱度——pHpH<7酸性pH>7碱性pH=7中性pH值1234567891011121314|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2.pH试纸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