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8.1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设计-九年级下册化学粤科版.doc,共(8)页,11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4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测溶液的酸碱性。2、了解溶液的酸碱度,会用pH试纸测量常见溶液的pH值。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
性及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指示剂遇酸性、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变化,了解显色反应是观察物质性质的方法之一。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pH试纸的使用[教学重点]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引入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回归现实生活[
教学准备]仪器、药品:点滴板、玻璃棒、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白醋、、氢氧化钠溶液、纯碱溶液、蔗糖水、盐水、洗发水、pH试纸等。[教学过程]导课:同学们品尝山楂片有什么感觉?说出生活中具有酸味的物质有哪些?事实上,
酸味就是物质酸性的反映,在生活中我们常用闻气味甚至品尝的方法,而在实验室是禁止对化学试剂采用“尝味试验法”了解其味道。那么在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1溶液的酸碱性。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提问:在学习5.
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我们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生: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将旧知识恰当和当前问题结合,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看视频: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二氧化碳。讲解:由5.3我们知道,实际上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其他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什么颜色呢?同学们来进行一下分组实验。学生实验一:实验步骤:1、请同学们拿出一个点滴板,分别在不同的位置滴加3滴以下溶液:①白醋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钠溶液⑤蔗糖水⑥食盐水;2、分别向上述溶
液中各滴加1滴紫色石蕊溶液;3、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酸碱性加入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白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蔗糖水食盐水提问: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使用点滴板来完成这一实验有什么优点?生:节约药
品,便于观察对比。结论: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
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讲解:像石蕊这种能跟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称为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是两种常见的
酸碱指示剂,那么无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会呈现出什么颜色变化呢?设计意图:得出酸碱指示剂的定义,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实验二:实验步骤:1、请同学们拿出另一个点滴板,分别在不同的位置滴加3滴以下溶液:①白醋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钠溶液⑤蔗糖水⑥食盐
水;2、分别向上述溶液中各滴加1滴无色酚酞溶液;3、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酸碱性加入酚酞试液后的颜色变化白醋酸性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碱性碳酸钠溶液蔗糖水中性食盐水结论: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
碱性溶液变红。设计意图:1.在设计探究实验中,没有用试管做实验,而是选择用点滴板,微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节约药品。2.在药品的选择上,选择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为以后学习酸的性质和碱的性质做好铺垫。3.实验的操作、观察都是学生在体会,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
础的科学,每组六位同学,两人负责根据实验步骤做实验,两人负责观察实验,一人负责填表,最后一人负责找规律补全结论,充分体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学生练习: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请你通过鉴别,贴上标签。生:分别取
样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如果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原溶液是盐酸;如果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设计意图:小试牛刀,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加强巩固。讲解:由于酸碱指示剂携带不便,通常还可以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过渡导入新问题:我们知道白醋和盐酸都显酸性,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谁的酸性强呢?烧碱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谁的碱性强呢?怎样表示呢?生: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常用酸碱度来衡量,用溶液的PH
表示。溶液的PH值范围一般在0-14之间)(学生预习过课文,在书上能找到答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能在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都留给学生。过渡:怎样用pH试纸测定PH值呢?讲解并演示:用pH试纸测定PH值的方法:用洁净干
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或用胶头滴管滴加,待显色后(大约3S)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颜色最为接近的值即为pH值。用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整数值。过渡:请同学们练习用PH试纸测定上述溶液的PH
值、探究溶液酸碱性和PH的关系学生实验三:实验步骤:1.请同学们撕取三条pH试纸,每条撕成两段,即6小段分别放在点滴板的六个凹槽处;2.分别向上面滴加一滴以下溶液:①白醋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钠溶液⑤蔗糖水⑥食盐水;3.待大约3s后,读数填表,找出规律。白醋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蔗糖水食盐水溶液的酸碱性pH值生:规律:常温时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设计意图: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每组六位同学,2人负责根据实验步骤做实
验2人负责观察实验读数,1人负责填表,最后一个同学负责找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过渡引入新问题:白醋、盐酸都显酸性,pH都小于7,哪一种酸性更强呢?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pH都大于7,哪一种碱性更强呢?它们的强弱
与pH值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个实验有点难度,老师来做,大家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教师实验:实验步骤:1.取约5毫升盐酸溶液于大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两滴紫色石蕊溶液,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溶液变红);2.用pH试纸测出溶液的pH值(约为1);3.向烧杯中加入约150毫升蒸馏
水,观察现象(溶液仍为红色,但变淡了);4.再用pH试纸测出溶液的pH值(约为3);5.再向溶液中加入约250毫升蒸馏水,观察现象(溶液仍为红色,但已变得很淡很淡了);6.再用pH试纸测出溶液的pH值(值为6);7.再向溶液中加水,观察现象(溶液颜色越来越淡);8.测pH值,值会越来越大,但不会
等于大于7。讲解:由此,我们得出,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酸性溶液再稀都不可能pH大于等于7;同样,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实验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碱性溶液再稀都不可能pH小于等于7。设计
意图:将实验难度大,不易成功的实验设计成教师演示实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问题讨论:做完上述三个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思考一: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会有怎样的后果?思考二:pH试纸能否用水润
湿,再进行测量,为什么?若用润湿的pH试纸测酸性溶液的pH,结果会怎样?测碱性溶液呢?生:学生讨论完问题后,各组派代表举手回答问题。补充:1.实验室使用的pH试纸为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2.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pH计来测量。过渡:物质
的pH值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常见物质的pH值和pH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看就懂的简单问题教师坚决不讲,给学生渗透了知识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讲解:酸雨的形成
和危害。设计意图: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点拨:同学们是否好奇酸碱指示剂是如何发现的呢?我们来看一个有关博伊尔的小故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一些课外小知识,增强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了解和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溶液分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2.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3.可以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4.溶液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密切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所学的新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即使不准确,也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及时点拨。课堂检测:我们来做几道习题检验一下同
学们的学习效果。1.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溶液,其中不可能显酸性的是()A.酸雨B.汽水C.厕所清洁剂D.治疗胃酸过多的小苏打溶液分析:小苏打溶液显碱性,故选D。2.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将呈现蓝色的是()A.食盐B.生石灰C.蔗糖D.食醋分析:能使紫
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为碱性溶液,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故选B。3.某溶液加入酚酞试液后呈现红色,如果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则呈现的颜色是()A.黄色B.红色C.蓝色D.紫色分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变红的溶液是呈碱性的,碱性溶液能使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C。4.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加入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A.紫色、红色B.红色、蓝色C.蓝色、红色D.红色、无色分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最终溶液呈酸性,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故选C。5
.正常人体的下列体液中,显酸性且酸性最强的是()A.血浆B.胰液C.胃液D.唾液分析: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故选C。6.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
白醋滴到试纸上,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分析:pH试纸用水润湿,相当于测的是稀释后白醋的pH值,稀释后酸性减弱,pH值偏高,故选B。7.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图像是()分析:碱
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故选D。8.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汽熏
试纸分析: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故选C。9.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属于性溶液,溶液之所以显示这种性质,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的缘故。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如果对该溶液加热,又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
这一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故填:酸;碳酸;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红色溶液变回紫色,H2CO3=H2O+CO2↑10.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也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下表所
示:酒精中酸溶液中碱溶液中大红花粉红色橙色绿色紫罗兰紫色红色蓝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雏菊无色无色黄色(1)上表列出的四种物质中,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有()(2)小明在厨房取少量白醋滴入大红花的花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分析:(1)万
寿菊花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无颜色变化,故填:万寿菊花(2)由表可知,填:橙色11.革命先烈方志敏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中,为了将情报送给党组织,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别人看不见,但当用碘酒涂在信纸上后,字便会显示出来,这是因为米汤含有淀粉,碘酒含有碘,而无色的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
蓝色。大家在听了这一故事以后,是否也想写一封“密信”告诉同学们自己心理的秘密,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告诉他,用写字,用显字,其原理是。分析:用无色酚酞试液写字,用碱性溶液溶液显字,其原理是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故填:无色酚酞试液;碳酸钠
溶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作业]请同学们合作:1、测定本地区土壤的pH;2、测定本地区雨水的pH。3、用pH试纸测定家用洗发水、护发素的pH。注:以上三题任选一题,希望同学们相互交流试验情况。[板书设计]8.1溶液的酸碱性一、溶液的酸碱性二
、溶液的酸碱度三、溶液的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且内容比较简单易懂,实验操作也简单易行,易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节教学,课的引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酸性的食物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探究边实验”的教
学方法,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pH的测定方法和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也突破了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将测定结果汇总交流,谈谈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环境。
通过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小故事,使学生明白有准备的头脑不会忽视对偶然现象与事实的探究,这是创新与发现的一个途径。同步习题1.如果人体中的CO2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人体的血液pH将会()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2.用pH
试纸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如果先将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原氢氧化钠溶液实际的pH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3.下列溶液酸性最强的是()A.pH=0的溶液B.pH=1的溶液C.pH=7的溶液D.pH=14的溶液4.用稀
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5.某地农业科学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
所示:酸雨的pH3.584.594.86小麦减产(g)1053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B.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C.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
小D.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6.苯甲酸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苯甲酸的pH大于7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7.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A.氢离子B.氢分子C.酸根离子D.酸分子8.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雪碧,下列有关雪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饮用雪碧后一段时内,人体内的血
液的pH将上升B.夏天饮用冰雪碧,喝后不久打嗝,主要是因为雪碧受热,溶于其中的CO2溶解度变小,放出大量CO2气体C.往雪碧中滴入酚酞指示剂,雪碧会变红色D.喝雪碧后打嗝是一种热辐射的过程9.溶液的酸碱度用____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__,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常
用___________。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则此溶液的p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7,该溶液是无色酚酞显__________色,要使该溶液的pH值变大,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正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亚硝酸钠具有咸味,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但亚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食盐的水溶液呈中性。根据以上文字的叙述,鉴别亚硝酸钠溶液和食盐溶液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11.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A)、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B)
和10%的紫色石蕊试液(C),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________画上花,在蘸取__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起来,用_________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的NaOH溶液呈_______性,因为________________。10%的H2SO4呈________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2.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1)取3片维生素C药片,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水溶液呈___
_______性;(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请想一想,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剧烈运动
后血液中产生了乳酸(C3H6O3),使人感到肌肉酸胀,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酸胀的感觉逐渐消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4.焊白铁皮壶时,要用到盐酸,在实际操作中常用浓的NH4Cl溶液来代替盐酸,这个说明NH4Cl溶液呈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给予证明。15.稀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知道,在稀硫酸溶液中存在着水分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已经由此得到的结论)参考答案:1.B2.A3.A4.A5.B、C6.B7.A.8.B9.pH值,pH试纸,酸碱指示剂,小于,无色,加水稀释10.酚酞试剂11.BAC,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溶液呈现不
同的颜色;碱性,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酸性,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12.(1)酸性(2)加食醋凉拌食用13.C3H6O3+3O2==3CO2+3H2O14.取用少量NH4Cl溶液于试管中,往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剂,发现试剂变红,则说明氯化铵溶液呈酸性。15.取少量Na2SO
4溶液(内含有水分子、SO42-、Na+)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然后往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剂,结果紫色石蕊试液仍然呈紫色,说明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不是由于水分子和硫酸根离子引起的,说明稀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剂变
红,使由于H+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