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01(含答案)

DOC
  • 阅读 3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57.000 KB
  • 2022-1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01(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01(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01(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01(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01(含答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01(含答案).doc,共(10)页,57.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76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作业推荐》——赤壁赋(培优版)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rãn)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虚御风(fãng)B.嫠.妇(lí)愀.然(qiǎo)舳.舻(yóu)山川相

缪.(liáo)C.酾酒(shī)旌.旗(jīng)江渚.(zhǔ)正襟.危坐(jīn)D.匏.樽(páo)枕藉(jí)蜉.蝣(fú)一叶扁.舟(piān)【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对于字音类题目,考生要着重记忆自

己容易出错或习惯性出错的字音,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A项,冯(píng)虚御风;B项,舳(zhú)舻;D项,枕藉(jiâ)。故选C项。【点睛】对于字音题,首先要有专项复习,在常见易错词语表中筛选自己易错、易混淆的词。另外,平时要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

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要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字形题归纳积累,分析研究,最好按字形题考查的类型进行分类,同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要仔细区别与识记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把握其字形。总之要勤于积累,将自己记不准、易混

淆的词语整理在专项笔记本中,并且在以后的各种练习中不断补充自己的笔记。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对此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舞.幽壑之潜蛟②泣.孤舟之嫠妇③乌鹊南.飞④西.望夏口⑤东.望武昌⑥素善.留侯张良⑦

下.江陵⑧侣.鱼虾而友麋鹿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

文语境进行分析。①“舞”,使„„起舞,②“泣”,使„„哭泣,都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③“南”,向南,④“西”,向西,⑤“东”,向东,都为名词做状语。⑥“善”,与„„交好,为形容词用作动词。⑦“下”,为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夺得。⑧“

侣”,以„„为伴侣,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故选A项。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②渺沧海之.一粟B.①其.声呜呜然②何为其.然也C.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绝壁之下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D.①浩浩乎

.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②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虚词含义和用法的把握。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选项中,A项,①助词,主谓指间;②助词,的;B

项,①代词,这;②代词,箫声;C项,都是介词,在;D.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语气词,吗。答案为C项。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舞.幽壑之

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的掌握。题干中,①“下”名词作动词,攻下;②“西”名词作

状语,向西;③“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④“舞”使动用法,使„„起舞。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答案为D项。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______,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

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______。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______。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

诗文开始。对于我们,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

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宋神宗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

,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______,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多如牛毛屈指可数相形见绌爱不释手B.俯拾皆

是屈指可数黯然失色手不释卷C.俯拾皆是凤毛麟角相形见绌手不释卷D.多如牛毛凤毛麟角黯然失色爱不释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句没有“易得”之意。多如牛毛:形容极多。符合“亦不计其数”等语境。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

罕见的人才。合乎语境。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此处不是强调少。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句中有“对比”的表述,前后重复。“黯然失色”则正与前文“光照”照应。手不释卷:喻指勤奋。此处不

是强调勤奋。爱不释手: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符合语境。故选D项。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A.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我们都不觉得有过B.对于苏子诗文,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C

.对于我们而言,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D.对于我们而言,用什么样的溢美苏子诗文之词都不觉得有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

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综合各个选项中的句子看,本句要弄清主客体,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觉得有过”的主语应该是“我们”,所以C、D两项排除,从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看,此处不是强调“我们”用什

么样的溢美之词,所以A项更优。故选A项。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将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B.苏东坡是将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C.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D.历

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苏东坡是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句式角度判断,C项最优,和本句后面“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的句子句式一致。故

选C项。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徽①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②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

,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懂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

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曰:“王室方复,廥③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浚果败复召为给是中扬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宥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社让能将兵诛讨,徼谏

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鸟舍,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④,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节选

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注】①徽:指牛徽。②柅(nǐ):止,遏制。③廥(kuài):仓库。④蓍(shī)龟:指卜筮。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B.浚果败复/召为

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C.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D.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

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张浚果然战败,朝廷又征召牛徽担任给事中。杨复恭在山南反叛朝廷,李茂贞请求朝廷授予招讨符节去讨伐杨复恭,还没等朝廷答复,他就与王

行瑜擅自出兵了。昭宗发怒,拿着奏章不批。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给事中”“杨复恭”“山南”“李茂贞”“王行瑜”“昭宗”等即可作出判断。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

,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B

.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C.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此处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答

案】A【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与‘迁’‘徙’同义”说法错误。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

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B.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C.牛徽心忧国事。张浚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亏空,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

以巩固边防。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

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错。原文是:父亲去世后,牛徽客居梁、汉两地。为父亲守孝满三年后,朝廷征召牛徽担任中书舍人,牛徽以身休有病推辞,(后来)改任给事中。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馇饮奉蔚,留信宿去

。(2)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答案】(1)强盗和牛徽一起抬着轿子,让他们(牛徽一家)住到自己家里,呈上布帛包扎(牛徽的)伤口,把稠粥和汤水进献给牛蔚(吃),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开。(2)现在讨

伐李茂贞,他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胜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考虑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

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举”,抬着;“舍”,让„„住;“裹创”,包扎伤口;“馇饮”,稠粥和汤水。第二句得分点:“伐”,讨伐;“乌合”,乌合之众;“捷”,捷报。参考译文:牛徽考中进士,经过多次提拔而担任吏部员外郎

。乾符年间选拔官把不加节制,官吏中有很多奸猾之凡,每年选调官吏选四千人,牛徽用刚直严明(的态度)来治理(这个问题),杜绝委托求情,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牛徽的父亲牛蔚到梁地去躲避祸乱.在途中生了病,牛徽与儿子抬着(牛蔚乘坐的)竹轿,经

过栈道时,强盗击打他的头部,(牛徽)血流满面,(可)他仍抬着轿子不停步。强盗紧追不舍.牛檄对强盗行礼说:“人人都有父亲,现在我的父亲年老而且生病了,希望不要惊吓他。”强盗被他的话感动了,就不再追逼。到了前面的山谷,又遭遇强盗。(强盗们)于是互相转告说:“这是一个孝子

啊!”强盗和牛徽一起抬着轿子,让他们(牛徽一家)住到自己家里,呈上布帛包扎(牛徽的)伤口,把稠粥和汤水进献给牛蔚(吃),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开。抵达梁地,牛徽赶赴天子所在的蜀地谒见皇上,请求回家侍养生病的父亲。恰好被授予谏议大夫一职,他坚决推辞,拜见宰相杜让能说:

“皇上行幸他处应该随从,父亲有病应当侍奉,而且我的哥哥已经在朝廷做官,我请求回去为父亲请医问药。”父亲去世后,牛徽客居梁、汉两地。为父亲守孝满三年后,朝廷征召牛徽担任中书舍人,牛徽以身休有病推辞,(后来)改任给事中。张浚讨伐太原,引荐牛徽担任判官,皇上下令当地官员督促牛徽赴任

。牛徽叹息说:“王室刚刚恢复,国库已经耗尽,应当与地方诸侯和睦相处并把他们作为屏障,可又要连续用兵,诸侯与朝廷不是一条心,一定会有后顾之忧。”牛徽不肯赴任。张浚果然战败,朝廷又征召牛徽担任给事中。杨复恭在山南反叛朝廷,李茂贞请求朝廷授予招讨符节去讨伐

杨复恭,还没等朝廷答复,他就与王行瑜擅自出兵了。昭宗发怒,拿着奏章不批。孛茂贞屡次请求,皇上召集群臣商议,群臣不敢说话。牛徽说:“朝廷正处多事之秋,李茂贞确实有功劳。现在杨复恭依仗兵力作乱而李茂贞去讨伐他,李茂贞的罪过在于没有等待命

令下达罢了。我听说两个藩镇的士兵乱杀无辜,(如果)不早一点有所控制,那么梁、汉两地的人就要(被)杀光了。请朝廷把招讨符节授予李茂贞,明确规章,那么军队就会有所畏惧。”皇上说:“对。”于是把招计使的符节授予李茂贞,李茂贞果然平

定了叛乱,但是他更加骄横,皇上派遣宰相杜让能率其讨伐他,牛徽劝谏说:“岐地,是国都的西门。李茂贞凭借他的军队而(变得)暴虐,如果使他(对朝廷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不利,(而)使皇上的威严爱到挫伤怎么办?希望慢慢制约他。”皇上不听劝谏。(讨伐李茂贞的)军队出发了,皇上史召见牛徽

说:“现在讨伐李茂贞,他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胜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考虑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牛徽回答说:“我的职责是劝谏,所谈的都是有关军事、国家的重要道理,如果询问平定叛贼的日期,希望陛下用占卜的方式去推求,责求将

帅,这不是我的职责。”不久,朝廷的军队果然被击败。[来源:学.科.网]四、情景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箫声,描写听者感受的语句是:“,,,,。”⑵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⑶在

《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⑷《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赤壁,如同架风飞行,飘然欲仙的语句是:,;,。⑸《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

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⑹“,,,。”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⑺《赤壁赋》中,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⑻《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

诗句是:,。⑼《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⑽《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⑾《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⑿《赤壁赋》中,写清

风与明月可共同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答案】(1).其声呜呜然(2).如怨如慕(3).如泣如诉(4).余音袅袅(5).不绝如缕(6).舳舻千里(7).旌旗蔽空(8).寄蜉蝣于天地(9).渺沧海之一粟(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1).而不知其

所止(1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3).羽化而登仙(14).清风徐来(15).水波不兴(16).且夫天地之间(17).物各有主(18).苟非吾之所有[来源:学,科,网Z,X,X,K](19).虽一毫而莫取(

20).白露横江(21).水光接天(22).诵明月之诗(23).歌窈窕之章(24).纵一苇之所如[来源:学|科|网Z|X|X|K](25).凌万顷之茫然(26).舞幽壑之潜蛟(27).泣孤舟之嫠妇(28).哀吾生之须臾(29).羡长江之无穷(30).惟江上之清风(31).与山间之明月(32).耳

得之而为声(33).目遇之而成色(34).取之无禁(35).用之不竭(3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7).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来源:Zxxk.Com]【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袅袅”“舳舻”“蜉蝣”“冯虚”“窈窕”“幽壑”“嫠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点

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

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