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同步练习03 (含答案)

DOC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29.000 KB
  • 2022-1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同步练习03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同步练习03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同步练习03 (含答案).doc,共(3)页,29.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75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8.2登高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江渚.(zhǔ)潦.倒(liáo)刹.那(chà)悲怆.(chuàng)B.霜鬓.(bìn)萧飒.(shà)狭隘.(ài)逮.捕(dǎi)C.夔.州(kuí)荆.州(jīn)惘.然

(wǎng)讣.告(bù)D.呼啸.(xiào)匕.首(bì)舷.窗(xián)横亘.(gèng)2.下面是历史名人屈原、韩信、杜甫张良及其所对应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②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

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④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貴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A.①杜甫②张良③屈原④韩信B.①杜甫②韩信③屈原④张良C.①屈原②张良③杜甫④韩信D.①屈原②韩信③杜甫④张良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唯有杜甫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

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题。①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②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③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④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⑤从而打动与感染众多的读者⑥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

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A.⑥④②③⑤①B.④③⑤②①⑥C.⑥③⑤④②①D.④②①⑥③⑤4.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拜谒游览!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实

乃荣幸之至。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堂,观赏杜甫的风采吧!2(1)改为(2)改为(3)改为(4)改为(5

)改为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

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二、课内阅读阅读《登高》,完成各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6.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7.

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

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38.颔联历来为

人称道,有人评它“把悲秋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请赏析一下这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9.这首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然而更多的评论家激赏前六句,对尾联则有些轻视,清代学者沈德潜更给尾联下了“结句意尽语竭,不必曲为之讳”的定评。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三、课外阅读阅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咏怀古迹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0.在鉴赏诗歌时,有时候需要特别关注炼字,尤其是动词

的使用。请简要赏析首句动词“赴”的表达效果。11.试简要分析中间两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

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

,往荆州依附刘表。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

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1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