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4-九年级下册化学鲁教版.doc,共(4)页,4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6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初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
,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并且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3、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
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教学
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整理教学用品:试管、镊子、铜片、锌粒、铁丝、镁条、稀盐酸、稀硫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复习与氧气反应的金属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归纳金属燃烧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过渡
:那么金属铝能在氧气中燃烧吗?演示铝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深入研究: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吗?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真金不怕火炼”联系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问:1、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2、发生反应的,反应速度
是否一样?3、从反应差异上,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探究方案,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四种金属:铜片、铁丝、锌粒、镁带和两种酸:稀盐酸、稀硫酸归纳: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报告利用投影展示给学生,并进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思考、回答镁>锌>铁>铜讲解:根据前人的多次实验,把一些
常见的金属的活动性已经总结出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板书:金属活动性表提问:金属活动顺序表应用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并加以应用板书设计: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
uHgAgPtAu由强至弱3、金属与盐的反应新课引入: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器的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金属的发现时间和它们的化学性质之间有什么关
系吗?[学生回答]化学性质越活泼的金属被发现的越晚[讲述]的确是这样的,那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验证一下金属的化学性质[讲述]现在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四种金属:铜片、铁丝、锌粒、镁带和两种酸:稀盐酸、稀硫酸,根据你学过的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原理,验证一下这些金属的化学
性质。实验要求:小组合作,边做实验,便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实验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教学流程:情景引入:四代金属的发现过程---金属的化学活泼性不同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
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汇报与交流:总结四种金属的活泼性强弱进一步总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践与应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课堂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简介金属与氧气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