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doc,共(2)页,3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42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学会判读等温线图。②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能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③了解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掌握计算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比等高线地形图,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探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习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得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三、教学难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世界各地气
温不同。(二)对比学习:对比等高线地形图学习等温线的判读1、教师引导学生边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边学习等温线图的判读。2、小练习:我们家乡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三)探究活动:探究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1、【活动
1】探究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2)学生自主探究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4)学生简要说明成因,教师补充。2、【活动2】探究气温随海陆的变化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发现”同纬度地带气温分布海洋
与陆地不同。(2)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利用七月、一月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开展“图上科考”,探究南、北半球夏季与冬季、海洋与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的气温分布规律。(3)教师归纳小结。(4)播放视频:模拟实验解析海陆热力差异。(5)教
师简要说明成因。学生说说亲身体验。3、【活动3】探究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1)读图分析,“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发现”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存在明显差异。(2)阅读教材,明确具体变化规律。(3)规律运用:计算课本P52页图3.16中的山顶气温。(四)学
习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温分布的空间分布规律。综合起来就是受到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三个因素的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四高四低的分布规律,即: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同一地点,海拔高,气温低。2、
教师适当补充人类活动对气温分布的影响。(五)反馈评价:(1)必做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并进行成绩统计。①松滋市万家中学七(1)班同学在学习了气温分布后,得出了一条暑假旅游的最佳“途径”,这就是“上、上、下”(山、海、北)。请你将括号中的字填在合适的位置并简单说明理由。②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却终年白雪皑皑。B.因为南半球陆地少,主要是海洋,所以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C.江西庐山是避暑胜地是因为其位于海滨。D.当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2
)抢答题:开展组间竞争,统计各组成绩。判断下列说法可信与不可信,并简要说明原因。①中秋之夜,哈尔滨下雪了。②小明的爸爸攀登过赤道附近的雪山。③夏天,大连人来宜昌是为了避暑。④小明说他暑假旅游在泰山顶上看日出时穿
着棉大衣。附:板书设计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因素同一纬度: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全球变暖人为因素气温的分布不同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海陆因素同一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