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10.2《我们与法律同行》练习及答案.docx,共(3)页,16.22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20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3页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现已70岁的“老干妈”陶华碧,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神话人物。老干妈辣酱2016年度销售额突破45亿元,近3年来为国家缴纳税款20.62亿元,从不偷税漏税,真正做到了遵纪守法,依法办事。这启示我们依法办
事就要()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多为国家缴纳税款④人人成为法律的遵守者、捍卫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应该()①只维护个人权益②学法尊法守法用法③提高
个人道德水平④树立法律信仰,尊崇法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3.2016年10月30日央广网消息,第三届“法治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莫纪宏认为,只有让法治思维走进现实,使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的进
程中能够逐步养成一种良好的法治思维,才能够真正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够为全面依法治国助力。建设法治中国,公民要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是什么?4.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这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自20
17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直接提出了倡导性要求,设定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第2页共3页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阅读上述材料后,小明同学认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
规范,它与道德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5.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法治的内在逻辑,体现了法治的内在生命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不被信仰以及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还十分明显,如湖北襄阳曾做过调查,遇到问题只有35
%的人选择诉讼,其余选择上访或找政府部门协调反映。当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热衷于到上级领导机关上访,存在着“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案件结不了,成为困扰各级法院的“老大难”问题。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提高
公民的法律信仰。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第3页共3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二、非选择题3.参考答案:(1)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
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4.参考答案:(1)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2)理由:①法律与道德存在区别。法律是国家制
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而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等力量保证实施。②法律与道德存在联系。法律、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③法律和道德相
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保障。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5.参考答案: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