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课《中学时代——少年有梦》教案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doc,共(6)页,8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76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一课《中学时代》——少年有梦单元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学科道德与法治学段第一学段年级初一年级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
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自尊自强”部分:“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二节课,本课内容《少年有梦》在第一节课《中学序曲》基础上,进一步和学生一起探讨梦想的意义,以“织梦—追梦—圆梦”为主线,鼓励学生编织梦想、勇于追梦,引导学生探寻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2、学情分析: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
梦想。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中国梦之
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追梦过程中,形成坚持努力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品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编织与个人目标相契合的梦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析观点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教
学重点】努力就有改变。【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分享:我的梦想分享侧重点:1.你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有过哪些梦想?这些梦想哪些实现了?哪些还没有实现?2.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3.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教师归纳:每个
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有的容易实现,有的不一定会实现,那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我们要怎么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学生分享学生通过教材运用你的经验,进行“我的梦想”为主题的分享交流,了解学
生对梦想的认识,增强本课的教学侧重点讲授新课第一目有梦就有希望一、有梦就有希望1.梦想的重要性案例一:学生阅读教材10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2、你从
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3、通过斯库林和瑞恩的事例,请说出什么是梦想?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激情,让生活更有色彩。一个人,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未来。就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因此,少年应当有梦想。案例
二:斯库林用梦想的力量向“菲鱼”致敬展示两段情景,播放斯库林夺金视频看图,听故事思考,回答用刚刚过去的2016里约奥运会的事例,体现本课关注时事热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教学资
源】课件情景一:2008年的一天,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六金得主迈克尔·菲尔普斯正在新加坡训练,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怯怯地说:“你好,迈克尔,能合个影吗?我叫约瑟夫,我很喜欢你!”菲尔普斯欣然应允,两人拍下了一张照片。情景二:2
016年8月12日,巴西里约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男子100米蝶泳决赛,当年的“小粉丝”斯库林·约瑟夫以50秒39的成绩击败了菲尔普斯,并打破了由他创下的奥运记录。思考:是什么让斯库林战胜菲尔普斯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的?赛后采访:斯库林:“这太疯狂了,我
要好些天才能消化这个结果。他是一个完美的偶像,我想和他一样。他是我想要成为更优秀运动员的原因。”菲尔普斯:“我想让孩子们敢于梦想。我也曾是一个怀揣伟大梦想的孩子,后来我获得了一堆奖牌,还有一段美好的岁月。”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
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那么我们在成长中要怎样编织自己的梦想呢?2.编织梦想(1)回到上面的案例斯库林将菲尔普斯看做是自己的偶像,他给自讨论、分享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梦想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梦想虽与现实有差距,但是人类的进步需要有梦
想学生根据本课开始时分享的自己的梦想,分析自己梦想的来源己设定了人生目标,就是要像他一样成为更优秀的运动员。这说明:我们的梦想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2)赛后斯库林说,希望能借此次比赛夺冠去改变新加坡的体育文化。这说明了什么?个人的梦想要与
国家前途、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个人的梦想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时代的发展又为我们圆梦提供更多的机会。案例三:周恩来的“立命”故事学生思考:1、前三位同学的梦想与周恩来有何不同?2、事例中校长最后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对此你有何感
想?3、什么是中国梦呢?活动:分享交流“我的中国梦”胡秀超同学的演讲:《我的中国梦》思考,回答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相关链接”内容,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中国梦,感受“我的中国梦”与本课开始“我的梦想”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少年的梦想要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相联系此
部分引导学生了解梦想要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要与国家、时代命运紧密相连通过此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讲授新课第二目努力就有二、努力就有改变1.梦想与现实刚才同学们分享的梦想有“大”,也有“小”,有的梦想受到了一些同学的质疑,他们认为“梦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根本实现不了。”大家怎
么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呢?观点争锋:PPT展示梦想与现实的五个观点有人说:“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任何宝典,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辨析观点,分享看法帮助学生懂得努力是连接梦想与现
实的桥梁,只有努力,才能离我们的梦想更近一步。改变实意义。”所以无论多美好的梦想,只有行动起来,让我们勇敢向着梦想前进,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才能离梦想的实现越来越近。2.追梦圆梦学生讲故事《为人类插上翅膀的莱特兄弟》莱特兄弟潜心钻研前人著
作和有关飞行的书籍;制作了两百多个机翼模型,进行上千次风洞试验;研究鸟和风筝的飞行,进行千次滑翔飞行,最终实现了飞行的梦想。思考: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实现梦想吗?2.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
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只有坚持努力,才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我们要敢于有远大的梦想,要早立志、立长志、立远志,将梦想与国家前途、人类进步联系起来;梦想需要坚持,我们要将梦想具体在每天的行动中,从点滴做起,不断去靠近我们的梦
想。同时,努力也需要方法,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学思并进。学生讲故事讨论,回答通过莱特兄弟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要坚持努力,不放弃。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敢于有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思考、回答国家前途、人类进步相联系,并且努力要有方法。课堂小结同学们,步入中学,
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这时期的我们有朝气,有活力,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们要编织与人类发展、个人目标、时代脉搏和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梦想,在追梦过程中坚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需要立志,也需要方法。让梦想从这里起航吧!总结本课所学板书板书可在本课内容完成后,带领学生再次回
顾本课所学时绘制完成,注意提炼主要观点拓展空间我的努力计划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写下自己的计划学以致用明确方向附:周恩来的“立命”故事伟大的周总理小时候就志向高远。上小的一天,校长给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时值中国家庭住址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份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青年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失去了人生奋斗的目标。针对这一现象,校长特别安排了“立命”这一课题,在台上激情地进行演讲。校长讲到精彩之处突然停顿了下来,向学生们提出一个
问题:“请问你为什么而读书”?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学生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校长走下讲治,指着前排一位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位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校长又问第二位学生,他的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位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
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校长长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不一会儿,校长走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周恩来站起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眼前一亮,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