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探问生命》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docx,共(3)页,29.21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75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学情依据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开始自觉或不自觉的探问生命。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心里发展还不够成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
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产生偏差。如果学生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里脆弱、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因此,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有助于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与他人、社会和人类
的关系,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2、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3、教材分析本框地位:本
单元在七上的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底色。而通过本课探问生命之敬畏生命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为第九课珍视生命、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打好基础。本框有三个知识点:①敬畏生命的原因;②生命至上的内涵;
③敬畏生命的表现。【教学目标】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初步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2、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3、学会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敬畏生命的表现
教学难点:敬畏生命的原因【教学方法】情境感悟、讨论、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课型与课时】新授课,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歌曲mv导入敬畏生命播放歌曲mv小柯《相信》欣赏、感悟导入新课《敬畏生命》二、情境感悟1、生命是坚强、也是脆弱的,我们要对
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1、播放汶川地震视频2、小结观看视频,思考、感悟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为学习后面内容做铺垫。(渗透知识点①,实现目标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渗透知识点①,实现目
标1)三、问题讨论、探究分享2、生命至上的内涵3、敬畏生命的原因1、组织讨论2、小结1、分组讨论:(问题见学习卷)2、小组记录并展示讨论结果。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渗透知识点②,实现目标2)四、问题讨论、探究分享4、敬畏生命的表现1、组织讨论“怎样看范跑跑事件?”2
、小结1、讨论2、列举敬畏生命的例子。懂得生命之间休戚与共;敬畏生命,既要珍爱自己生命的珍惜,也要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对生命的敬畏出自于内心的自愿选择。(渗透知识点③,实现目标3)五、拓展敬畏生命组织讨论“罗一笑”事件发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对本课的内容做总结性提升六、提升敬畏生命重播
小柯的《相信》重温小柯的《相信》敬畏生命七、总结总结巩固知识点:敬畏生命,既要敬畏自己的生命,也要敬畏他人的生命。【板书设计】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生命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生命至上敬畏生命(为什么?)生命至上(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意识到与他
人休戚与共,与他人共同生活。休戚与共不漠视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怎样?)对生命的敬畏出自内心的自愿选择。【教学反思】生命休戚与共(3)道德:对生命的敬畏出自内心的自愿选择要与他人共同生活。4、怎样敬畏生命?(2)行为:即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尊重、关
注、关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