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5.5 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九年级下册数学苏科版.docx,共(2)页,5.01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3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抛物线中的三角形面积——第5章二次函数专题练习课一、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求抛物线中三角形的面积,数形结合思想;二、重点:求抛物线中三角形的面积;三、难点:当三角形没有边在坐标轴上时,利用割补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并求出三角形面积的最值.
四、教具:三角板、多媒体等五、教法:启发、引导、讨论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问题探究:问题1: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点.问题1:求点A、B、C、D的坐标.学生:A(-3,0),B(1,0),C(0,-3),D(-1,-4)
这是一道基础题,学生细心一点能做出来。增强学生信心,同时为下面的问题研究做好铺垫。问题2:连接AC,求:S△AOC.学生:做题教师:用展台展示学生的做题过程为下面的问题研究做好铺垫。问题3:点M在抛物线上,若S△ABM=6时,则符合条件的点M共有几个?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问并适时引导总
结引起认识上的冲突,激发研究的兴趣。问题4:连接AD、CD,S△ACD=.学生甲:构造梯形学生乙:构造三角形学生丙:对称轴把三角形割成两个小三角形教师:采用割补法引导学生先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
流、讨论,发现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问题5:若点M(m,m2+2m-3)在AC下方的抛物线上运动,试用m的代数式表示S△
ACM.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师生: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类比前面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5比前面的题目更抽象。设计此题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总结面积求法学生甲:学会了边落在坐标轴上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学生乙:学会了三边均不与轴平行的三角形面积的
求法。采用“割补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三)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由特殊到一般、方程、转化数学方法:“割补法”(四)课堂小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七、教学反思对学生的接受
能力估计过高,今后的教学还需对学生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