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平均数》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版

DOC
  • 阅读 3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07.000 KB
  • 2022-11-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3.1 平均数》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3.1 平均数》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3.1 平均数》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3.1 平均数》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版.doc,共(6)页,10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1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⑴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加权平均数及权的含义;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⑶会用加权平均数及权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思考⑴学生在参与猜想、验证、解决实际

问题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加权平均数及权的含义.⑵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不断挑战、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问题解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情感态度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对数据的

“权”的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问题串的形式来展开,采用引导、探索、发现式教学法,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

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流程安排1流程图目的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从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猜想.二、验证猜想,探索新知通过计算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发展学生从合情推理

到演绎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实现对加权平均数和权的概念的建构,从而突破教学重点.三、点击生活,应用新知通过解决超市招聘中的系列问题,强化学生加权平

均数的计算能力,深刻体会权的含义及作用.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意识.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权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对自己进行量化

评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也是课堂评价的体现,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矫正、自我完善,从而自律,自信、自强.四、回眸课堂,自我提升通过师生课堂小结,总结知识、提炼方法、升华情感,给学生启迪和鞭策.通过作业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

再提高,逐渐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2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1.对于n个数1x,2x,…,nx,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记为,读作“”.2.一组数据为10,8,9,12,13,10,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已知一组数据85、x、90、8

0的平均数为85,则x=4.班级某两组同学献爱心活动中,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捐款金额如下(单位:元):A组18,20,22,18,24,18B组20,22,18,22,22计算A组同学捐款平均数Ax,B组同学捐款平均数Bx.学生课前完成复习,教师

课前批改,学生讲解通过上节课的知识复习的引入,温故知新,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兴趣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某校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各自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绘制成条形图(如图),据此可以估计出该校所有学生平均每人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

小明是这样算的:25.140.25.10.15.0(小时)小丽是这样算的:15050.2105.1150.1205.0(小时)你认为哪种算法正确?为什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大胆进行猜想.以更贴近学生生活的

情境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得出奠定基础.3二、探索新知2.学校举办了一次英语竞赛,该竞赛由阅读、作文、听力和口语四部分构成,小明、小亮和小丽参加了这次竞赛,成绩如下:阅读作文听力口语小明90分80分80分

70分小亮80分90分70分80分小丽70分80分90分80分(1)计算3个人4项比赛成绩的算术平均数,谁的竞赛成绩最高?(2)根据这4项比赛成绩的“重要程度”,将阅读、作文、听力和口语分别按30%、30%、20%和20%的比例计算他们3人的竞赛成绩,谁的竞赛成绩最

高?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析,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猜想是否正确.学习新知,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的用处.让学生初步体会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第1个问题中,课外阅读时间0.5、1.0、1.

5、2.0在平均数中的“重要程度”是不相同的,分别为20、15、10、5;在第2个问题中,阅读、作文、听力和口语成绩的“重要程度”分别占“30%、30%、20%和20%”.我们把衡量各个数据“重要程度”的

数值叫做“”,第1题中时间0.5、1.0、1.5、2.0的“权”分别是,小丽算得的平均数1小时是课外阅读时间的加权平均数;第2题中阅读、作文、听力和口语成绩的“权”分别是.学生关注:权的概念权重的概念教师关注

:问题的铺垫之后,学生能否准确说出权重学生通过计算,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发展学生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三、交流提升学校广播站要招聘1名记者,小明、小亮、小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采访写作计算机创意设计小明

707086教师引导学生分观察平均数各有什么变化?并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发让学生感受事物所占份数不同导致结果不同,从而体会到事物所占份数对结果起着4小亮907551小丽608478(1)把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的成绩按5:2:3的比例计算3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

绩,那么谁将被录取?(2)如果把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的成绩按3:2:5的比例计算3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那么谁将被录取?现成绩所占份数对平均分的影响;能否准确表达这种关系.教师在学生体会到不同权重对平均分的影响之后,点出“权”

.学生说出每个权.重要的作用.初步体验“权”的意义.继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深入感悟“权”的含义和作用,体会加权平均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四、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你还有哪些疑惑?3.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

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学生口答,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应用、启示方面总结收获.教师关注:①学生能否正确表述权的含义及表现形式;②是否体会到加权平均数及权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对知识和情感加以升

华.巩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权”和“加权平均数”的认识.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加权平均数公式的得出做好铺垫.通过回顾反思,总结知识,提炼方法,进一步明确本节的主题和中心环节.教师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提升,又给学生以启迪和鞭策,实现对

学生的情感和价值5观的教育,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诗意.2、布置作业知识性作业:(1)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问: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实践性作业:(2)搜集生活中用平均数分析社会现象的事例.郊县人数/万人均耕地面

积/公顷A150.15B170.21C100.18教师针对本节知识,把本节引例作为知识性作业,让学生巩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再次体会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并设计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知识性作业的完成,强化学生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能力,感受加权平均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通过实践性作业的完成,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逐渐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