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标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112 次
  • 下载 2 次
  • 页数 1 页
  • 大小 29.000 KB
  • 2022-11-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标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进行离线阅读 已有2人下载 下载文档0.00 元
【这是免费文档,可以免费下载】
/ 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标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doc,共(1)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形图的判读》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例如,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二、课标解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

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这一课标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特别多的内容。一、学生要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先从地面高度的计算着手,明确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才能会估算。二、学生对山体的不同部位有明确的认识。课标对这个内

容没有要求,但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这些地形部位的具体形态,让他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指出,无疑就是纸上谈兵。三、学生要会画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不只是本章的难点也是整本书的难点,如果学生没有经历将山体转化为等高线地形

图的过程,就不能将具体地形形态与等高线地形图建立联系。要想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亲身经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是最佳选择。四、学生不仅需要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还要能识别鞍部和陡崖。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山峰、

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五、“判读坡的陡缓”要想学好,需要学生能够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在山体部位

的立体介绍时,最好能够添加坡度陡缓的介绍。这样在等高线上判读坡的陡缓时结合立体图,更容易理解。这部分学生自己对照地形模型总结出规律,比告诉学生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之间关系效果更好。总的来说,这个课标的达成需要大量的学生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能取

得最佳效果。“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7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