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doc,共(11)页,21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别解读:城市和乡村是聚落的两大类型,是落实“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课标要求的基础,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图片,根据城市和乡村的景观特点,使学生
对城乡差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读:针对具体聚落,提供视频、图片或说明材料的实例,学生联系当地的环境特征,初步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是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另一个要
求,由于是下一课时内容,所以本课时只提供照片让学生讨论如何对待,并欣赏聚落美景,初步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为下一课时作好铺垫。学情分析:初中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少年期,《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他们认识较深刻的一种居住环境,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本节的知
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紧密,我采用了学生身边的案例,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其自己获得新知,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喜欢高谈阔论的说教,我力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
悟自己的认识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力求以理服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节由聚落与自然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课时学习聚落与自然环境部分,本部分首先讲述了乡村和城市的概念,介绍了乡村和城市在
生产方式上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讲重点讲述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生活环境来展开。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联系紧密,它是人类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课文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片,给学生留下鲜明
直观的印象,但内容的落脚点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是在学习了《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之后,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通过图文的形式,主要叙述了“什么是聚落”、“乡村与城市的区别”、
“聚落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四个问题。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聚落”、“乡村与城市的区别”的基础上,学习“聚落与环境”这个问题,重点是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教学重点: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寻理想家园”环节中回顾与思考,及“访特色民居”环节总结什么样的民居是好民居评价目标1的达成。2、通过“知城乡差异”环节中分析城
乡景观差异和谈自己喜欢哪种聚落评价目标2的达成3、通过“护文化遗产”环节讨论海草房的取舍,评价目标3的达成。立足课标、教材,结合学情确定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通过对比图片,说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3、通过观看图片和小组讨论,初步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法学法:教法:情境体验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学习
目标一、明确学习目标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园,而家园各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访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通过对比图片,说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3、通过观看图片和小组讨论,初步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阅
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使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目标,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学作用。导入新课过渡语:今年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齐聚威海参加夏令营,队员们看到了这样一则令人揪心的新闻,(播放图瓦卢即将被消失视频)观看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按照现有速度,图瓦卢将在50年之后被淹没,帮他们寻找一块理想家园,对他们来说已经刻不容缓?你愿意帮忙吗?观看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一:寻理想家园讲授新课环节一:寻理想家园1、要求:阅读教材P88页,完成学案下列问题:思考:我们为图瓦卢寻找
理想家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自主学习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聚落形成的条件,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为目标1的突破,做一定的知识铺垫。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假如给你眼前这样一幅情景,从地理视角来看,你会在ABC三处寻理想
家园选择哪一处?引导分析:从地形条件来看,B处较为优越,分析为什么不选择A、C3、选择理想家园,是不是还要考虑气候条件呢?师:给你世界气候类型图,你会选择家园在哪里?(让生指图说出)自主思考回答交流看图片思考理想选择并回答评价学生自学情况,加深对环境与聚落关系的理解同上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寻理想家园总结气候适宜。4、师:谈起气候适宜,老师感觉威海就气候适宜。你喜欢威海吗?不但你喜欢威海,喜欢威海的人可多了,我们威海还被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范例城市”,同学从在宜居城市威海居住的体会出发
,分析一下,我们的理想家园要具有哪些特征„„,5.思考:环境影响聚落的哪些方面?总结回答总结回答评价目标一的达成,增加情感体验的同时为目标2的学习埋下伏笔。知城乡差异教学内容环节二:知城乡差异过渡语:做为威海的主人,你想不想对图瓦卢的居民发出邀请呢?听说图瓦卢的居民有可能到威海定居,我们文登参加夏
令营的队员欣然和泰林可高兴了,他们都拍摄了自己的家乡照片,要求随邀请信一起发出呢?我们看一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出目标2的学习设计意图知城乡差异思考:他们分别来自什么聚落?2、师:你喜欢生活在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理由?引导分析3、城乡差异的原因(1)再看这几幅,他们同样是乡村聚落,景观
也大不一样,为什么呢?(出示图片)(2)城市聚落里的人们都从事什么工作呢,我们看一下?(出示图片)思考:城乡景观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生回答阅读代表职责对城乡差异进行初步感知评价目标2的掌握情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
的思考,得出城乡差异的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访特色民居教学内容环节三:访特色民居过度语:在欣然和泰林两位队员的争着要发照片的时候,家住荣成的佳明对此不屑一顾:你们那都算什么呀,看看我们的海草房,你们有吗?播放视频:1、引导学生思考:海草房好
在哪里?读气候类型图,结合海草房特点,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用料:海草、石头特点:墙厚、海草厚房顶坡度大教师活动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活动激发兴趣,引出聚落的建筑外貌形态对环境的影响在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更全面的认识“聚落建筑外貌反映环境”.设计意图访特色民居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总结规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建筑用料与当地资源关系(2)、墙壁厚度和窗户大小与气温关系。(3)、屋顶坡度与降水关系2、思考:各
种民居有什么特点,向我们诉说了怎样的环境?(分组讨论)3、讨论:如何避免图瓦卢的悲剧再次上演?生交流生巩固组内合作学习生回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环境意识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护文化遗产师: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海草
房被高楼大厦所代替,拆还是不拆?(出示北京四合院例)引导得出: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实现和谐发展学生讨论交流初步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收获时节回顾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都有哪些收获?谈收获梳理知识,评价目标达成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