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13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79.000 KB
  • 2022-11-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doc,共(16)页,7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2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

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与铺垫,本是本书重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依据课标的要求,本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全球的海陆面貌,以及地球表面海陆的运动和变化。本节内容则主要介绍了海陆分布。传统意义讲,

全书从本节开始才进入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本节的内容结构大致如下:【标题一】地球?水球?介绍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标题二】七大洲和四大洋介绍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既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特别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特

点,是学生建立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架构的基础,因此,这是本书重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本节的内容选择、图像安排、活动设计是叙述式课文还是活动式课文,都以观察地球仪或阅读世界地图开始,逐步展开,要求也不断具体、深入。活动

式课文还设计了相应的读图步骤和认知步骤,力求使学生能够把海陆分布架构具体在地图上。2/16三、教学目标与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二)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三)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2、过程与方法:(一)通过学生用希沃白板5地球仪、世界地图及阅

读材料、图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判断等能力。(二)通过在希沃白板5读图、知识点链接的PK游戏训练,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情感目标:(一)培

养学生热爱地球家园的情感意识。(二)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解析课程标准中对《大洲和大洋》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地球?水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教材利用文字和图片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

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七大洲和四大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大洋、海、海峡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

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通过“活动”来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通过读图,启发

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3/16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通过绘图、拼图进一步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学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2、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和基础地理知识还

没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不熟练,他们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很欠缺,他们可能知道有大陆和大洲的存在,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分布的及它们有何特点。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学习,让它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对如何使用地图还缺乏基本技能和方法

,所以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让他们能通过地图的学习来学习地理知识。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希沃白板5地球仪、世界地图、拼图竞赛图。2、教学: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直观希沃白

板5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活动法.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个人展示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

识、创新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应在恰当时机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启发教学法:教师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启发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

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得到提高。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宽阔的胸怀,可你知道天空有多大吗?海洋有多宽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用希沃白板5地球来导入(板书)。4/16设计目的:由“退一步,海阔天空”引发使学生联想,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告知学习目标。(二)讲授新课【标题一】地球?

水球?教师主要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世界地图、地球仪上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归纳特征,发表看法。1.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大致分布状况;读教材P30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

地面积大?”归纳: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大得多。设计目的: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学生读图分析,引发学习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过度:苏联宇航员和我国宇航员图片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上大部分

地区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占多少比例呢?2.了解海洋和陆地面积大致比例读教材P30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

71%;陆地:29%)(板书)。结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板书)。设计目的: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比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过渡到新知识,掌握本节重点内容之一.过度: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特点呢?3.海陆分布的特点5/16读教材P7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引导学生观察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并进行对比:哪一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哪一个半球海洋面积较大?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陆地还是海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大。北极地区是海洋,而南极地区是陆地。)结论:海洋分布的特

点——不均衡性(板书)设计目的: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过渡到新知识,掌握本节重点内容之一.4.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

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5.地球?水球?讨论A.读教材P31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结论:叫水

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B.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结论: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

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6.读教材P32图2.4“水半球和陆半球”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

。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是在陆半球内,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活动:学生动手用胶带均匀分两半球,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6/16设计目的:以小组动手活动的形式,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7、PK活动用希沃

白板5来完成8、小结:你学会了什么?来结束本课(第二课时)教学导入:PK活动复习上节内容,温故知新。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关的知识。【标题二】七大洲和四大洋(板书)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读课本P32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立体景观

图和俯视图,认识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后,下个定义,分小组完成。2.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陆,有哪些大洲,找出几个比较大的岛屿,并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大洲。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找的又快又准。活动设计意图: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通

过读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3.读课本图2.6图,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七大洲的分布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②赤道

穿过大洲的大陆是:南美洲、非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④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南极地区)7/16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4、读图P35图2.11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给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

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板书)。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面积的大小,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巩固新知识,掌握本节重点内容之一。5、各大洲的分界线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大洲的界线。师生共同完成亚洲和

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天然界线)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人为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人为界线)亚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自然)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

会读图,读懂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掌握新知识,掌握本节重点内容之一。6、PK活动(两种形式)用希沃白板5来完成(第三课时)复习导入:小组PK活动,用希沃白板5来完成(温故知新,实现知识迁移)四大洋1、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

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怎样分布?四大洋名称和面积(用希沃白板5完成)8/162、读图P34图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总结成口诀(太

大印北,四洋贯通)(板书)。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洋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掌握新知识,掌握本节重点内容之一。3、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位置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

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北冰洋

: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北极地区)学生基本熟悉七大洲的位置后,教师展示没有标明名称的世界地图课件,演示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鼓励和引导。【活动】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通过三种地图,拖动练习活动,让

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巩固新知识,掌握本节重点内容之一。2、通过PK形式,大部分在东半球的大洲和大洋3、通过知识点链接游戏4、画世界(教师提示学生科参照P.36的图2-12,七大洲的轮廓

简化成相对规则的图形.先观察,然后9/16动笔,只求大致“神”似,而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易简不易繁。)学生完成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向同学展示和说明。设计目的: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

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5、描图七大洲和四大洋设计目的: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

学目标。(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设计目的:让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对本节知识回顾,加深记忆.巩固新知识,掌握本节重点内容。七、目标检测设计:《大洲和大洋》测评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2.面积最小的大洋是A.

大西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太平洋3.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4.能看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大洲为A.非洲B.大洋洲C.南美洲D.南极洲5亚、北美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A

.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6.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就是大洲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7.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A.东半球、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8.在宇宙中

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C地球上七分是海洋D地球没有水9.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环绕的是10/16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10.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周围直接濒

临四大洋D.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二、综合题:读右图回答问题:(1)在图上写出七大洲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2)在图上写出四大洋名称:,⑧,⑨,⑩,⑾。(3)①②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河,_

_________山脉,________海峡。①③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运河,⑥⑦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运河。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希沃白板5来完成,遵循展示──设疑──分析讨论的教学流程,主要采用创设

情景—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利用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游戏形式使学生的展示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实际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设计安排是根据学生实际的探究进程随时改动的,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及时引导或点拨,指导着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本

次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比较一致。优点和成功之处:教学效果好。实施中缺陷,内容多,记忆相对比较难,改进教学的方法:分三课时上效果更佳。九、板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1、海洋:71%陆地:29%11/162、七分

海洋,三分陆地3、海陆分布特点:不均衡性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大陆、岛屿、半岛、海、洋、海峡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分界线4、四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十、教学资源:1、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希沃白板5的地球仪、世界地图册、拼图竞赛图。2、参考资料:义务教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3、参考网址:http:∥www.peeavp.com.cnhttp:∥www.baidu.com4、自制课件:5、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

述海陆分布特点。(二)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三)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2、过程与方法:(一)通过学生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及阅读材料、图片学习,进

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判断等能力。(二)通过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训练,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12/163、情感目标:(一)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家园的情感意识。(二)激发学生对自然科

学的学习兴趣。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和基础地理知识还没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不熟练,他们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很欠缺,他们可能知道有大陆和大洲的存在,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分布的及它们有何特

点。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学习,让它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对如何使用地图还缺乏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让他们能通过地图的学习来学习地理知识。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册、拼图竞赛图。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

一样宽阔的胸怀,可你知道天空有多大吗?海洋有多宽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用希沃白板5地球来导入(板书)。(二)讲授新课【标题一】地球?水球?1.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大致分布状况;读教材P30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

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13/16过度:苏联宇航员和我国宇航员图片2.了解海洋和陆地面积大致比例读教材P30图2.2(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3.海陆分布的特点读教材P7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引导学生观察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并进行对比:哪一个半球陆地

面积较大?哪一个半球海洋面积较大?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陆地还是海洋?4、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5.地球?水球?讨论A.读教材P31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B.古人在

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6.读教材P32图2.4“水半球和陆半球”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是在陆半球内,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活动

练习】PK活动用希沃白板5来完成(三)、小结:你学会了什么?来结束本课(第二课时)教学导入:【活动练习】PK活动(知识配对,分组竞争)用希沃白板5来完成,即检测上节内容掌握情况,又为这节课做铺垫,温故知新,实现知识迁移。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关的知识。(二)讲授新课【标题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板书)14/16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读课本P32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立体景观图和俯视图,认识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后,下个定义,分小组完成。2.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的大陆,最大的半岛,找出最大的岛屿,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

组找的又快又准。七大洲3.读课本图2.6图,了解七大洲的分布及名称由来。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②赤道穿过大洲的大陆是:南美洲、非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③完

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④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南极地区)4、读图P35图2.11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给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板书)。5、各大洲的分界线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

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大洲的界线。师生共同完成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

海峡【活动练习】15/164、火眼金睛:识别大陆、岛屿、半岛、海、洋、海峡5、对号入座: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通过三种地图,拖动练习活动,让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6、通过PK形式,大部分在东半球的大洲和大

洋7、通过知识点配对游戏小结:你学会了什么?来结束本课(第三课时)教学导入:【活动练习】PK活动(知识配对,分组竞争)用希沃白板5来完成,即检测上节内容掌握情况,又为这节课做铺垫,温故知新,实现知识迁移。四大洋1、四大洋名称和面积(用希沃白板5完成)2、读图P34图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比

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板书)。3、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位置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4、四大洋被哪些大洲所包围?如:太平洋:被南美洲、北美洲、亚

洲、大洋洲、南极洲所包围【活动练习】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通过三种地图,拖动练习活动,让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2、通过PK形式,大部分在东半球的大洲和大洋3、通过知识点链接游戏16/164、画世界5、描图七大洲和四大洋(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结束本课)(四)板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1、海洋:71%陆地:29%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3、海陆分布特点:不均衡性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分界

线4、四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61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