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八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docx,共(2)页,383.51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4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方法预设:(1)作法一:(如图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作AB=AC.图1图2(2)作法二:(如图2)作∠B=∠C,并利用刻度尺测量AB与AC的长度,验证△ABC是等腰三角形.(3)作法三:(如图3)取线段BC中点P,并过点P作BC的垂线,在垂线上任取一点A,连接AB、AC.利用刻度尺测
量AB与AC的长度,验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图3图4(4)作法四:(如图4)作∠A的角平分线,在角平分线上任取点P,过点P作垂线,与∠A的两边分别交于B、C两点.利用刻度尺测量AB与AC的长度,验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1)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对于第二种作法可能只
关注了用刻度尺测量验证,而忽略了几何证明,因此需要分析证明,注意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简要说明“作BC边上的中线”不能够证明猜想的原因.(2)对于第三种作图方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口述证明的基础上说明这
种作图方法的正确性,但是不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出现,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研究.(3)对于第四种作图方法,在口述证明的基础上说明这种作图方法的正确性,但是不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出现.(4)对于其他作图方法,首先要充分鼓励,并在学生验证或证明
的基础上给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