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ASA》教学设计5-八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docx,共(5)页,22.79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4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合理的利
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教材为《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五小节第一课时(共5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本章的重点,是判定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方法,是研究
特殊三角形等后续学习的工具性知识。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知道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等结论,并且学生具备一定的作图能力,会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借助刻度尺或尺规作图),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借助量角器)。通过课前对学生
的了解,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几种方法,甚至会用这些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但对“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等问题不能给出答案,可见学习的提前学习只是记住了知识和它们的作用,对知识的由来未加了解,对知识的系统性缺乏思考。本班是我校的6个较好层
次班级之一,任课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动手和思考,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作全等三角形,数学思考,猜想和验证等活动,发现和确认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方法;2.经历三次有意识的画图过程,提高画图技能,体会画图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
;3.通过对全等条件的猜想和验证,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方法,体会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发展分类的意识;4.德育目标:渗透实践的观点,渗透质疑反思、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探究过程,特别是
能够全面而准确的确定判定条件。•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活动一:从画图的角度初步探索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画一个三角形全等于已知三角形,并思考画法保证了哪些条件原三角形1.
请两个学生展示画法,并说明画法保证了哪些条件1.把这两种画法所保证的条件列出来,列的时候注意条件之间的顺序根据所给的三角形画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思考画法中保证了什么条件学生展示图形,解释画法,说明所保证的条件;其他学生判断这个方法的正确性,并比较该画法与自己的画法的异同和所保证条件
的异同。理解条件的顺序的必要性不同的三角形体现一般性培养学生有目标的画图的能力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辨识能力理解画法的本质为分类作铺垫活动二:从逻辑的角度思1.请学生思考这两个画法为什
么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在得到合理的答案后给出:像这学生可能的回答:与原三角形重合;所画的三角形可以唯一确定下来;确定了这三个元素后,其余元素也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入考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可能的条件样,能保证所画图形与原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就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板书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请学生根据活动一的结论,猜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应该需要几个条件?如果学生都说三个,教师补充问题:两个条件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请学生对两个条件的所有可能性进行验证。6.在否定两个条件后,进一步探索判断全等的三个条件共有多少
种可能性?分别是什么?之确定了学生根据活动一所列的两个判定方法,大概可以判断需要三个条件;或许会有学生猜想两个条件也应该试试分成三类验证:两个角相等;两条边相等;一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一边一角又可以分为对角和邻角);得到猜想:共6种:边边边,边角边,边边角,角边角,角角边,角角角浅出的理解
全等的判定点明课题渗透归纳、猜想、验证等研究问题的方法;突出重点渗透质疑反思的理性精神、渗透实践的观点渗透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渗透分类的意识和严谨的思维习惯活动三:验证(证明)活动二所列的条件的正确性1.对所
列的判定方法进行初步判断,哪些明显不能判定全等?1.分工合作,对其余的猜想进行验证并展示验证方法。(教师适当补充)2.总结判定全等的方法角角角不能,已经在两个角的验证过程中被否定小组分工验证学生展示验证方法和结论(角角边可由角边角推理而得)学生总结: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
整体思考,减轻负担培养分工合作意识通过画图验证突破难点渗透实践的观点活动四课堂小结1.知识上:得到了判定全等的四种方法,否定了两个条件判定全等的可能,明确了角角角和边边角不能作为全等的判断条件2.过程上:通过画图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经历分类、猜想
、验证、证明等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思路学生回忆、总结、自由发言培养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和概括总结的能力课后作业阅读课本P84--P87,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格式,完成相应练习板书设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断全等的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三个条件:边边边,边角边,边边角,角边角,角角边,角角
角两个条件:边边,角角,边角验证图(学生)验证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从活动一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全等的认识和画图的基本技能;从活动二的问题4回答情况,评价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活动二的问题5,评价学生归纳类比的意识以
及求简的意识,从对两个条件的分类及验证,评价学生的分类思想,实践观念,严谨等理性精神,同时评价学生对问题4的理解情况;从活动二的问题6再一次渗透理性精神和分类意识;从活动三的问题7,评价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和课堂投入状况;从活动三的问题8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画图能力、分工意识和学习效率,以及对问题4的理解情况,从问题8的展示情况,评价学生对活动一的认同情况;从活动三的问题9,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从活动四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学
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设计的特色本次的设计是我的一次尝试。在这个设计中,改变了以往所常用的两种设计,既没有采用课本的逐个学习的设计,也没有采用讨论条件个数逐个增多的设计。经实际体会,有得有失。首先,逐个学习的设计注重对知识的应用,学生学一个、记一个、用一个,确实能落实更到位
,但学习过程僵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锻炼,我认为比较适合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讨论条件由一个到两个到三个的分析过程,逐个研究、举例,其优点是思路清晰,结论全面,过程严谨,但教师的引领作用过于明
显,学生的思维活动单一(设计验证方案),比较适合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也是我过去常用的方案。本教学设计从画全等三角形入手,从画图过程中提炼判定全等的条件,再通过一系列理性思考,去伪存真,得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方法。我认为,画全等三角形是
学生认识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评价方式,也是一个有价值的真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真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判定全等的方法是感性认识,通过归纳、猜想、反思和验证等活动将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样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现在学生难
得经历的,也是比较适合我校A层学生水平的。当然,此设计需要给较多的时间,考虑到研究问题的完整性,只能牺牲掉知识的运用环节。但我觉得配合作业(阅读课本P84--P87,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格式,完成相应练习),A层学生能够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运用,下节课需要规范书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