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书法【苏少版】四年级下册《3 立刀旁》教学设计1.doc,共(4)页,3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16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4页3.立刀旁一、教学目标1.掌握“立刀旁”的运笔方法及结构特征。2.通过观察“立刀旁”的构造,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写字兴趣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
步掌握“立刀旁”的写法。2.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利”“判”“前”这三个字的写法。三、教学准备1.带有“利”“判”“前”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2.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走进名胜书迹:《天下第一关》欣赏1.同学们上课前我
们一起去山海关看看。(播放山海关PPT配乐)2.边看照片搭配文字,解说。3.怎么样,大饱眼福吧!有机会可以去走一走,接下来我们准备上课。(二)复习笔画,初识立刀旁1.(1)竖画:短竖垂露竖逆锋起笔(2)竖钩:逆锋起笔,行笔,钩平出第2页,共4页写完提醒学生:
收笔,坐正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偏旁——“立刀旁”,“立刀旁”就是由上古兵器刀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瞧,“立刀旁”就像这把大刀一样锋利而孔武有力,所以刀字旁的字多和兵器有关,那么“立刀旁”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幻灯片)3.师评价:注意短竖上移,最有力的部分在
头上,竖钩写得还很挺拔,对呀就像大刀的刀柄一样,直直的,这样才有杀伤力呢!4.我们来读读“立刀旁”的要点。(老师和学生配合读)5.想着这些要点,来看看书法家是怎样写这个字的?(播放视频)6.老师也来范写一个:(师范写)首先是逆锋起笔,短竖靠上,竖钩粗壮有力还要挺拔。7.下面请你们来试试,
写之前自查是否调整好坐姿(生齐说):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执笔姿势(学生齐说):指实、掌虚、腕平、管直。写的时候头脑中可要有威风凛凛的大刀形象啊!好,开始,在米字格中练写两个“立刀旁”。8.点评学生作品。(三)比较和探究含有“立刀旁”汉字的
写法1.“立刀旁”写得不错了,那把它放在含有“立刀旁”的字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出示“利、判、前”)(1)左右结构的字和上下结构的字中“立刀旁”是不一样的。(2)(利、判)立刀竖钩写得长而粗壮有力,甚至比左边部分还要长些,左右
结构中“立刀旁”有支撑整个字的作用,所以不仅竖钩要粗壮有力而挺拔,连短竖都要写得粗壮有力而挺拔呢。(前)上下结构的字,“立刀旁”虽然也写得粗壮,但是却没有那么挺拔,因为没有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是和其他部
分配合支撑整个字的,所以上下结构的字中“立刀旁”要短一些。再来看看“立刀旁”的笔画有什么变化呢?(3)还要注意起笔有变化了,(前)“立刀旁”起笔直落因为有上部笔画,来,第3页,共4页咱们试试,跟着老师练一练(练竖画直落)。而(利、判)“立刀旁”是逆锋起笔,更有力量。师总结:瞧,
我们中国书法可真有意思呢,同样的部件在不同字形结构中就会发生变化,在左右结构的字中,“立刀旁”撑起了整个字,所以该有担当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在“前”和“烈”字中立刀作为配角,藏起了锋芒,该谦让的时候就要谦让啊!有趣吗?汉字书法藏着许多道理呢!2.“利”和“判”都是左右结构,左半部
分都要写得左放右收,下面我们来看看书法家是怎么写的。(播放视频)咱们写字的时候就要多观察,一看字形,二要看如何落笔,如何运笔。注意了细节的变化,你就把握了毛笔书写的真谛。3.好,带着你们的火眼金睛,开始书
写,在空白米字格中练写2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4.展评学生作品,与例字相比他们写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围绕两个方便展开点评:1.“立刀旁”的书写。2.字的整体间架结构)谁愿意当小小书法点评家?5.就这样,将自己写的“利”和“判”与例字比较,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不好的地方咱们改正过来
!试着再各写1个。如果有进步,不要谦虚,给漂亮的字画个圈。6.带着观察的眼光自己写“前”字,生书写,(结束张贴)老师点评(关注字形、细节写得好的同学,关注学生的竖画起笔写得要低调,没有逆锋起笔,头部没有大大的墨团):小小的方块字,隐藏着大乾坤呢!(四)探究立刀旁“
因体而变”1.刚才,我们研究了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立刀旁”字的写法,不同书法名家“立刀旁”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看看这组字。2.(PPT展现欧体“利”、颜体“判”、柳体“利”、赵体“利”)谁来说?同一个“立刀
旁”,在欧体中是瘦腰,在颜体中变成宽腰、暗钩,在柳体中是宽腰,第4页,共4页竖钩变垂露竖(力到笔尖,仿佛插地的刀柄一样),在赵体中是瘦腰,重心下移,我们也发现四个字体中“立刀旁”的短竖在字中位置决定重心。有趣吧?书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课后可以自己找到不
同的字体再去探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