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美版】(杨力)三年级下册《11.走进颐和园》教学素材1

DOC
  • 阅读 4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8.292 MB
  • 2023-03-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美术【人美版】(杨力)三年级下册《11.走进颐和园》教学素材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人美版】(杨力)三年级下册《11.走进颐和园》教学素材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人美版】(杨力)三年级下册《11.走进颐和园》教学素材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美术【人美版】(杨力)三年级下册《11.走进颐和园》教学素材1.docx,共(6)页,8.29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79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走进颐和园》学习资料学习单练习二资料:欣赏昆明湖和玉带桥,学习颐和园造园手法---借景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昆明湖主要由西堤景区、东堤景区

和湖中南湖岛、藻鉴堂岛、治镜阁岛三岛组成,东堤景区视野开阔,西堤景区系仿杭州苏堤而建,南湖岛位于昆明湖南湖中央,向东通过十七孔桥与东堤上的廓如亭相连接,整个昆明湖相似一幅泼墨山水画,呈现一幅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昆明湖一个设计特色是它的西堤

和堤上的桥。沿堤建有六座石桥,造型优美,形态各异。由北向南依次是:界湖桥,幽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其中一座用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桥拱高耸,远望如一条玉带。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玉带桥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

线,形若玉带,故名玉带桥。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颐和园昆明湖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

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从这个角度欣赏昆明湖和玉带桥,照片中以数十里外的西山为远景,玉泉山玉峰塔为中景,昆明湖和玉带桥为近景,景物由远及近,色彩由淡到浓。是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走进颐和园》学习资料学习单练习二资料:欣赏谐趣园,学

习颐和园造园手法---名景移植谐趣园原名惠山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宫门三开间,中间是红漆大门,左右两扇大门上各装饰有八十一个金色大圆门钉和一个金色狮头门把手,门头上一个匾,上写“谐趣园宫门”,大门左右两

侧各有三对儿可开启的镂空窗扇,窗扇上有涂金把手。谐趣园设计及其精巧,而且处处都围绕趣做文章。这里不仅有人文的趣,建筑的趣、声音的趣、还有景观的趣。桥趣:谐趣园中共有桥五座,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接近水面,便于观鱼。取名知鱼桥,是引用了战国时代庄子和惠子的一次有

关知鱼不知乐的富有哲理的辩论游戏。用古人的故事来增添游人的兴味,这是园中的“桥趣”。楼趣:在玉琴峡西侧有一座瞩新楼,这座楼从园内侧看是两层楼,若从外层看,却是一层。原来,谐趣园宫门前是那条下坡路的最低点,继续往前,又逐步升高,可以直接步入瞩新楼的上层,这种似楼非楼的设计,可谓"楼趣"。声趣

:入谐趣园,只见一池荷花,亭亭玉立,有山泉分成数股注入荷池。这道山泉的水源,来自昆明湖后湖东端,谐趣园取低洼的地势,主要就是为了形成这道山泉,使谐趣园的水面与后湖的水面形成落差,而在这落差中,使川流不息的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有此一景,使这座园中之园有声有色,可谓谐趣园的“声趣”。

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共十三处,并用一百一十多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连接,曲折迂回,移步变景,其乐无穷。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乾隆首次南巡时,访过无锡惠山的寄畅园,因为爱其幽致,每次南巡都游览这里,还专门绘图带回北京,在

万寿山下建造了这座谐趣园。这座小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是运用了名景移植的造园手法。《走进颐和园》学习资料学习单练习二资料:欣赏佛香阁---学习欣赏方法佛香阁是一座雄伟的塔式宗教建筑,坐落在颐和园万寿山的山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是北京市颐和园

的主体建筑,为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据说这座巨大的建筑物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是颐和园最大的工程项目。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佛香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

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仰视有高出云表之概,随处都能见到它的姿影。佛香阁运用了红、黄、白、蓝、绿颜色,由于它的色彩和高度衬托下,佛香阁给我们宏伟壮丽,金碧辉煌,大而稳重的感受。《走进颐和园》学习资料学习单练习二资料:欣赏十七孔桥

---学习欣赏评述方法十七孔桥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它全长150米,宽8米,因由17个桥洞组成而得名。它弧线优美,横卧水中如半月状。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有128根望柱,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

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作用: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远远望去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因此桥的点缀,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

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七孔桥的桥洞为什么要建十七个孔呢?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走进颐和园》学习

资料学习单练习二资料:欣赏石舫---感受西洋建筑风格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石舫船体长36米,高约8米。用巨大的石块雕造而成,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舱楼,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

纹样。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仿外国游轮重建,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并在船体两侧加上两个机轮,窗上按西式风格镶嵌五色玻璃,顶部采用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

建筑。船边四角科学地设计为空心柱,使舱楼顶上承接的雨水通过排水的方法,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体的龙口泄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石舫构思于唐代魏征“谁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石舫下部采用石材,坚固稳定,象征清朝政权坚如磐石,“永不倾覆”。《走进颐

和园》学习资料学习单练习二资料:欣赏铜亭---学习欣赏方法铜亭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景区西侧,俗称铜殿或铜亭。外形仿照木结构建筑的样式,造型优美,铸工精致。重檐歇山式屋顶。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清朝统治时期,西藏喇嘛到达北京,常来这里念经祈祷,举

行参拜仪式。铜亭坐落在汉白玉的须弥座上,通高7.55米,呈四方形,四面各显3间,进深4.5米。重檐歇山式屋顶上有佛塔形宝顶。它的梁柱、斗拱、椽瓦、门窗以及匾额、对联等全部构件都酷似木结构,呈蟹青冷古铜色,感受:精美壮观。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2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