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五下《第15课:山水画》教学设计3.doc,共(4)页,3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70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水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2.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3.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中的近景、
中景和远景;4.掌握墨色的浓淡、笔墨水分的控制,能用宣纸画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学习者特征: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中国画,但对山水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2.学生对国画的学习有着浓烈的兴趣;3.学生具
有一定的美术基础;4.学生具备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5.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观察、探讨,并能总结汇报学到的知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非常非常的美丽。例如:桂林那一带的山,一
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水,静、清、绿,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的仿佛就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同学们,那里的水是不是就是绿色的呀?(随音乐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生:不是。师:原来呀,是植物的影子映在了水里。美不美呀?生:美!师:那你们在日
常生活中都到过哪些地方?欣赏过什么美景呀?生:老师,我去过东北的小兴安岭。那里山势和缓绵延起伏,逶迤千里;山下便是美丽的汤旺河,碧波荡漾,流光溢彩。三、欣赏自然山水图片,感受近、中、远景的特点。过渡语:真是太美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水画。(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请
按由近到远的循序,再一次来领略一下祖国的山山水水。(随乐曲自动播放山水图片。各图片间隔30秒。)(画面定格在本组图片的最后一张)师:同学们,按照由近到远的循序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生:竹筏、渔人、渔网……师:嗯!刚才这几位同学,为什么说的这么详细呀?生:因为近处的景物看起来很清晰。(师板
书:近景清晰。)师:那远处的景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呀?生:朦朦胧胧,模糊的感觉。(师板书:远景模糊。)师:中间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呢?生:中间的景物比近景模糊一点,但是比远景清晰。(师板书:中景的视觉效果处于近景与远景之间。)师:这就是我们的视觉规律。四、欣赏国画山
水图片,感受近、中、远景的表现方法。师:同学们,这是什么画呀?生:中国画。师:用什么工具画的?生:毛笔。师:准确的说,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毛笔,在宣纸上描绘的作品叫做中国画。那吗,中国的山水画是如何表现近景、中景和远
景的呢?好了,请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讨论。(随乐曲播放国画山水图片,图片时间间隔30秒,教师下去参与学生的探讨。)(图片定格于总画面)师:山水画的近景是如何表现的?生:山水画的近景色彩浓重,刻画精细。(师板
书:近景浓重、精细)师:中景呢?生:中景的色彩处于近景和远景之间。(师板书:中景色彩处于近景和远景之间)师:远景呢?生:远景的色彩浅淡,内容简单。(师板书:远景浅淡,刻画简单)师: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学生齐读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五、教师示范。1.演示墨色由近
到远的变化规律。2.示范一幅山水画。(讲解简单的用笔、用墨方法及山与水的画法。)六、学生习作,教师巡回辅导。教师出示八副山水画,供学生参考1.可以临摹自己喜欢的一幅。2.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局部内容自由组合。3.提倡大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山水美景描绘下来。七、作品展
评。师:同学们都画完了吗?生:画完了。师:现在,黑板上展出的是其中九位同学的山水画作品。大家最欣赏哪几幅山水画作品?他们都好在哪里?生:我最欣赏第一幅山水画作品。这幅作品的近景用墨浓重,远景用墨浅淡……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哪些山水画有待于修改?生:我认为
第五幅山水画的远景用墨太重了,和中景的墨色一样。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八、谈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呀?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叫中国画。生2:我知道了近、中、远景的墨色是如何变化的。生3:……九、教师总结。同学们,要想画好山水画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知道近景用
墨浓重,远景用墨浅淡,中景的色彩效果处于近景与远景之间这样的用墨、用笔方法,每位同学呀都能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十、板书设计近景:清晰(墨色浓重—刻画精细)山水中景:视觉效果处于近景与远景之间画远景:模糊(
墨色浅淡—刻画简略)教学资源:一、人类资源:教师、学习小组(两人小组合作)二、非人类资源:1、教学材料:①教育信息资源:宣纸、画板。②教育教学软件:传统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开发、下载)。2、教学环境:①硬环境:因特网(课前搜集有关山水画的图片)、多媒体
教室②软环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评价方法或工具:教学评价是美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多样评价方式,教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等形式,即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变化。一、学生学习
效果的评价。1.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提问回答的方式呈现。(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适时点拨,及时肯定鼓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2.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态度,即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完成教
学中的各项学习活动。以老师给予及时地肯定、适度的鼓励、树立榜样和互评为主。3.学生自我评价:(1)评价项目:课前准备、参与态度、学习收获(2)评价内容:课前准备:①课前准备的国画工具对本节课的应用。②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参与态度:①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问题。②小组讨论中
积极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收获:①这节课很有趣,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二、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1、教师内容分析透彻,系统。2、语言有吸引力,幽默、风趣,节奏把握好。3、教法得当,有启发性,教学手段使用好,教学效果好。4、自
主能力有提高,教师精神饱满,教态可亲。5、创设的教学情景时与学生探究。6、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