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4.4 近似数》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doc,共(7)页,2.08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6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4.4近似数》教学设计一、课前部分(一)课标分析《数学课标(2011年版)》对近似数的要求是: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数。(二)教材分析冀教版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的第四节。本节
内容是在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无理数、实数的意义与计算之后所安排的学习内容。近似数不仅在数学、物理、化学的计算中经常用到,而且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根据实际问题对误差的大小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精确度。因此近似数这部分知识一定要放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去领会知识,去运用知识。(三)学生分析一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对近似数有所了解,并且对简单的问题,会按精确度的要求取近似数,例如取3.14用来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在《第八章整式乘法》学习了科学计数法;本章前三节又
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和实数,例如32,3,7,这样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二是学生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类比、转化等抽象思维能力和体验,并且思想上有进一步寻找其它方法表示近似数的
愿望和要求。三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靠现有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34057平方千米,如何精确到百位?便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学生从知识上、心理上和内在动机上都为进一步学习近似数打下结实的基础.(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什么是近似数;②能举出生活中的近似数;③会
按精确度的要求取近似数;④用近似数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与计算,体会到由特殊到一般,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2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似数的应用,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科学研究更离不开数学,从而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重点难点重点:会按精确度的要求取近似数和用近
似数进行计算.难点: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近似数.(六)教学策略1、以近似数在测身高、测纸厚、高铁、卫星中的应用等,这些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明白学习近似数的意义,进行章节起始的导入。2、以测12中教学楼高度,测(8)班教室面积,测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周长和面积,邢台今天的天气预报等学生身边的问题,和学生熟悉的无理数,2,等为素材,突出“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的数学理念。3、以“老师提问题,学生想办法”为学习形式,:老师按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学生按问题大胆“想办法”。把
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观察、操作、计算、合作、探究等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从而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课改”理念。4以“思维导图”为呈现形式,把近似数的定义、取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的精确度和近似数的计
算等内容展现出来,落实“三维目标”,并且体现出“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条理化”的认知规律。5、利用多媒体进行师生互动,展现12中教室、教学楼、操场、雕塑,以及高铁、天宫二号、中国地图、姚明等大量图片信息,还有盒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实物,进行直观
化教学。6、以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的周长和面积这种实践活动方法,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二、教学过程(一)章节起始导入,引出“三维目标”通过ppt课件,依次展
示:第一次测量小亮的身高(1.63m)、第二次测量小亮的身高(1.628m)、用游标卡尺测量纸片厚度、用千分尺测量纸片的厚度、机械手表的机芯、高速行驶的高铁、太空中的天宫二3号等图片,以及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实物,让学生明白:物体越精密,误差要求就越小,精确度要求就越
高;从而感到近似数是非常有用的,是非常重要的,我一定要学好近似数!进而展示“三维目标”,让学生明白这堂课的目标和要求。(二)“老师提问题,学生想办法”,逐步完善“思维导图”问题1:下面问题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①我叫小亮,在邢台1
2中上学.位于邢台市紫金泉路39号.我们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楼梯有24级台阶,每级台阶的高度是15cm,计算可得教学楼的高度是:。②我所在的班级是八年级(8)班,位于教学楼的3层,经测量教室的面积为:。师:谁知道怎样测量教室面积?生:(容易想到测量长和宽,或先测量一块地板砖的长和
宽,再计算教室面积。师:各小组按自己的方法,开始测量。生:进行测量、数个数、计算等活动,然后比较结果。③今天天气:4气温是6度~18度,微风2级,空气质量85(良)。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得出:像高度、面积、温度、风速、空气质量等都是经过测量
得到的“接近实际的近似数”。问题2:π=3.141592653589793……这是的什么数?π≈3,π≈3.1π≈3.14π≈3.1423,3.1,3.14,3.142……这些是的什么数?通过以上讨论得出,这些都是“接近准确数的近似数”。结合这两方面,得出近似数的定义——
接近接近实际的数或在计算中按要求所取得与某个准确数接近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近似数。在“思维导图”上引出“定义”这个分支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都遇到哪些近似数?(学生可能举出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速度、温度、力的大小、1.41431.73252.2362,
,„„)问题3:再由“π≈3,π≈3.1π≈3.14π≈3.142”提问“这些近似数是按什么方法得到的?”(因为学生对π这个无理数最熟悉,运用最多,所以对π进行一系列的追问与探究,从而获得近似数的相关知识)通过上面问题的讨论,得到取近似
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继续讨论,还有:“去尾法”例如做衣服,只能取整数部分;“进一法”例如打酱油带的瓶子数,有“尾”就要“入”。在“思维导图”上引出“方法”这个分支问题4:再由“π≈3,π≈3.1π≈3.14π≈3.142”提问“取近似数有哪些要求呢
?”通过上面问题的讨论,得到取近似数的要求——“精确到哪一位”一般的,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在“思维导图”上引出“要求”这个分支问题5:我国的国土面积为29634057km,请按5下列要求取近似数.①精确到百位。②精确到万位。精确到万位是否还有其它方法?(讨
论“科学计数法”和“α万”两种表示方法)问题6:近似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请你测量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精确到个位),通过比较它们的周长与面积,你有什么新发现?然后发放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计算、
整理、比较、探究等数学活动。在“思维导图”上引出“应用”问题7:本节课同学们都学到哪些知识?学生做总结(因为有思维导图,学生应该容易想到有近似数的定义、取近似数的方法、取近似数的要求和近似数的应用)(三)课外实践活动与思考1、测量实验楼
的高度(精确到0.1m).2、测量并计算操场的周长(精确到1m)和面积(精确到21m).63、测量并计算雕塑中圆柱的周长(精确到1cm)与体积(精确到20.1m).4、大家都知道篮球运动员姚明。他曾夺得CBA总冠军以及总决赛MVP,并且连
续6个赛季入选NBA全明星阵容。据说他的身高为2.26m,那么姚明的身高在多大范围?(四)板书设计三、教学后记本节课可以说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由于章节导入部分采用从测身高这种“小事”到天宫二号这种“大事”,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问题为导向,
学生乐意思考,整个过程节奏清晰,步步推进,效率较高。通过让学生想办法,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进行观察、操作、计算、合作、交流、探索和创新等数学活动,从而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思维探究等学习
方法,而且也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了数学的兴趣,把“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教学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气氛活跃,回答积极,尤其在现场测量中,学生积极参与,分工明确,动作很快,近似数准确数定义取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的应用取近似数的要求1、四舍五入法2、
去尾法3、进一法1、精确到哪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没有要求学习)接近实际的数接近准确数的数近似数的表示近似数的计算7测量较准确,计算较迅速,有的小组还能把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在板书设计上,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形象直观,条
理清楚,便于学生归纳、联系、记忆和运用。在作业设计上,采用实践活动形式,通过测量和计算实验楼、操场等活动,更是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之处还是有些放不开手脚,讲得过多,用自己的概括代替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圆的面积最大,次之是正方形,再次之是长方形,
这一结论应让学生来发现、展示,这一点,以后上课自己一定要注意。每一次反思都有收获,每一次改正都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