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 黑与白》教学设计5.doc,共(4)页,4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51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黑与白》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思想:按照美术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为了能顺利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境魔
术导入,再以黑与白颜色相互转换图片效果设问,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接着欣赏黑白装饰画,阔宽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激发创作灵感,大胆尝试黑白色绘画效果,最后拓展应用,提高审美的意识。教材分析:《黑与白》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领域,本课教学重在运用黑白色转换、表现不同的
画面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造型和色彩基础,学生对美术课充满兴趣,但这个年记的孩子又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讲授时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创造一个快乐有意思的课堂教学环境。教法学法:为了落
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究、合作交流、欣赏实践、归纳拓展五部教学法。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色与白色独特美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2、过程与方法:总结黑与白不同形式图形的特点,学生能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
创作要领。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大胆用黑与白色来表现不同画面效果,增强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各种黑白图形,了解黑色与白色在画面中相互转换的效果,感受到黑色与白色的装饰美,掌握设计要领。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黑白画。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多媒体资
源、经典黑白组合图片,示范作品等。2/4学生:白纸、黑纸、剪刀、胶水、黑色笔等。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一、情境魔术激情导入1、教师变魔术《人像与脸》的拼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黑与白图形关系,感受黑与白图形颜色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揭示课题,
感受黑与白的魅力(设计意图:通过简单魔术的图形变换,激发学生对黑与白颜色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图片赏析探究新知1.观察美学上的渐变图片《变换》,一组鱼鸟渐变。学生找出鱼鸟的形与色是如何相互转换的。
2.欣赏有关黑与白的图形,找出其表现方式。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组的看法。教师小结:我们看黑色与白色画面,完全是看注视的角度在图形上、还是背景上,如果视线集中在黑色上,白色的部分就是“底”,如果视线在白色上,黑色就成为背景。黑白颜色巧妙组合,可以获得对比强烈
的效果和意思。表现方式:二方连续法: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重复法: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对称法:黑与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或独立图形。④不规则图形:以面的形式表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变换》《人脸与杯子》等黑白色
图片,分小组讨论其表现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角变换欣赏图片,找其特征,激发学生对黑白色转换创作的欲望。)3.黑色与白色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中国汉代装饰纹样、黑白装饰画等,并找出这些画的造型方式和特征。教师小结:点、线、面造型。特征:
二方连续法重复法对称法等(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认识黑白图形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三、欣赏作品学生创作欣赏以往学生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
方法,表现不同的黑白图形。3/4作业要求: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要求:图形简洁,线条流畅,有创意,形式感强。(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四、作品展示师生评价作品名称自评互评师评我想说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的所学的黑与白,用剪纸
或者绘画作一幅作品,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去感受美术作品价值,丰富美术作品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审美。)六、板书设计黑与白相互转换巧妙组合特点:二方连续法重复法对称法不规则图形多媒体课后反思:《黑与白》这一课利用黑白色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表现出
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本节课设计思路比较清晰,教学目标也基本上完成,课堂结构的设置也比较紧凑。让学生通过作品评价表,我可以直观的看到学生在本节课的收获,在‘我想说’表格中学生可以填对本节课不懂的或满意的话,让老师对自己在本节课的优势与不足处得到补充和改善。如果在学生创作之前我先进行
示范,应更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有助于学生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还发现有些同学的思维想象力稍弱些,创作的过程时间会较长,有些同学不知道该画什么,说明平日学生不太注重观察事物,我应该适时引导,培养学生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多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作品的大胆创作。4/4《黑与白》教
学设计沁县育才小学杨雪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