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岭南版】五年级下册《8. 不同物象的表面特征》教学设计3.docx,共(3)页,23.33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39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新课标岭南美术第十册)我将本课设计为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借助实物游戏、线条游戏、音乐欣赏、美术作品欣赏、即兴绘画表演,文字聯想等手段,将艺术领域里的绘画和音乐等进行自然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
术,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运用语言进行写实与抽象绘画创作的过程与方法.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新课标岭南美术第十册第三单元第8课,本单元“写实与抽象”是单元主题,本
单元共有三课,通过对重要绘画语言————透视,质感,线条与色彩的学习,了解运用这些语言进行写实与抽象绘画创作的过程与方法,由于课文图例丰富,文字分析具体又有启发绘画性,从而引导思想,对于锻炼分析,培养观察物体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还注重美术与自然,生活,科技的密切关系。突出美术在反映写实世界与抽象世界中的情感表达,因而突破了传统教材中的思维定势。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是学习透视、质感基础知识以及线条与色彩的情感表现,感受写意与抽象绘画作品的特征,增强学生动手绘画的能力,引导学生从
整体入手,抓住物体的表面的特征,同时,注重思维的启发。教材以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环境、生活用品、建筑材料的表面特征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亲切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表面特征,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二、教学活动设计:1.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不同表面特征的物品,如实物、图
片资料、示范画、绘画工具。2.教学过程。①活动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录像、图片等视觉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自己熟悉的金属、玻璃、皮毛、塑料等物品。小组展示、欣赏、交流师生准备的物品,互相说说它们的表面特征。②活动二,欣赏作品,谈谈感受。引导学生欣赏安娜•拉诺兹的作
品《呆呆地走着》,并说说它的表面特征。气氛学生联想:你认识豪猪这种动物吗?它身上的刺给你什么感觉?尖利、粗硬的线条是怎么画的?用这样的线条还能表现哪些物体?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欣赏.教师到各组进行指导,适时引导“美术与科技”的相关点,启发学生思考如何
表现同类物品。③活动三,尝试体验,合作表现。教师再次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砖块、木材、水龙头、苹果、葡萄等,认真观察其表面特征,学习教材的表现方法,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现它们的特征。提出线条也有呼吸的概念,让学生将情绪带入到绘画中,线条就有了变化。组织学生根据
教师提供的文字场景,自主进行绘画创作,以自主表现或合作表现的形式,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注重画面的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仔细描绘物体前后、左右的穿插和遮挡关系。创设场景:场景一:有一个孤独的钢铁侠战士,站在外星球上,外星球上是凹凸不平的石头。身后是漂浮的星球。钢铁侠旁边停着一个形状怪异的飞行器。
场景二:一个有着短短卷发的女孩,独孤的站在热带雨林里。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竞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④活动四,互动评价,拓展延伸。3.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提出评价建议(是否表现出物体的表面特征,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出优秀
作品。激励学生课后留意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物体的表面特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