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辽海版】六下第8课《泥塑人物》教案1.doc,共(2)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27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泥塑人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揉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
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
型表现力。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泥塑工具等。学生准备:泥塑工具、水桶、工作服或围裙袖套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
吹糖人。二、课堂新授1、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
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2/22、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
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3、
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1)想一想,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学生探究一:稳
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如泥塑时,腿
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4、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三、创作作品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
完成一组人物群像。四、课堂展示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提炼,鼓励学生多讲述自己的制作心得与创作感受。五、课堂小结泥造型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本课的实物展示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动手的热情,加上教学图片的丰富,促进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动
手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