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doc,共(2)页,27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9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材分析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某地由于居民增多,要在公路边增加一个卫生所,A
、B是公路边两个村庄,这个卫生所建在什么位置,能使两个村庄到卫生所的距离一样长?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可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板书)。二、展示学
习目标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1、探索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及它们的应用。2、正确理解两条性质的关系,准确选择定理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揭示数学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预习检测(折
一折)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做了预习,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任务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1、请同学们画线段AB,并动手折出AB的垂直平分线。2、让学生起来描述折叠过程,并说明原理。3、借助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引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4、学生概括: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探索新知(一)性质定理一1、做一做: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任取一点P,连接PA、PB,量一量PA、PB的长,你能发现什么?2、再任意选取一点Q,连接QA、QB,量一量QA、QB的长。3、教师提问:由此,
你得出什么结论?4、刚刚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得到的,那它是否正确呢?5、验证:已知:MN垂直平分AB,且P在MN上。求证:PA=PB(引导学生考虑点P过线段的中点和不过线段中点两种情况,用对称的性质或全等三角形说明
。)结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4、巩固应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下面我们看这样一道题。(1)如图,在△ABC中,AB=AC,ED垂直平分AB。1)若BD=10,则AD=,2)若∠A=50°,则∠ABD
=,∠DBC=。3)若AB=14,△BCD的周长为24,则BC等于多少?(二)性质定理二1、想一想:如果把刚才的性质定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的位置交换一下,这句话应该怎么说?它还成立吗?(学生通过作垂直证平分或者作平分证垂直两种方法来说明)2、归纳:到
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尺规作图借助于刚得到的这个定理我们来完成下面的小任务。之前同学们是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到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现在同学们可不可以借助直尺和圆规画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四、学以致用现在,让我们再回到上课之初遇到的问题。某地由于居
民增多,要在公路边增加一个卫生所,A、B是公路边两个村庄,这个卫生所建在什么位置,能使两个村庄到卫生所的距离一样长?(学生交流完成)五、课堂小结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六、当堂检测1、在△ABC中,PM、QN分别垂直平分AB、AC,1)若BC=10cm,求△A
PQ的周长,2)若∠BAC=100°,则∠PAQ等于多少度?2、已知: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且AD=BD,求证: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做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