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doc,共(4)页,5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9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几何证明举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能用“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3.会应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有关命题。重点及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教学
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1、由美丽的图片引入等腰三角形,根据对称性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由小故事引发学生证明的欲望。------引出课题。2、展示本节学习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学生带着目标和疑惑自学课本内容,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
请同学们开动大脑,完成以下问题和任务,并提出疑惑。(1)用什么办法证明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2)你有几种添加辅助线的做法?(3)试用符号语言表述性质和判定。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由同学代表讲解,带领大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的.老师提问:(1)
你是怎样想到添加这样的辅助线?(2)其他添加辅助线的办法你尝试过了吗?老师点拨:等腰三角形中经常会出现的三种辅助线,大家要灵活掌握。2、在性质1证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证明性质2,并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3、动动脑,动动手完成下列题目(学生见导学案),请一名同
学到黑板板书证明过程。(1)等腰三角形与顶角相邻的外角的角平分线与底边有什么关系?(2)如图:△ABC中,AB=AC,PB=PC.求证:AD⊥BC4、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注意辅助线的
添加方法。问题预设:(1)有哪些添加辅助线的做法?(2)辅助线为何不能添加中线呢?(3)性质2的逆命题可以当判定吗?5、巩固训练完成下列题目(学生见导学案),老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条件。(1)如图,在△ABC中,AB=AC,∠B=36。
D,E是BC上两点,且∠ADE=∠AED=2∠BAD,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个.A3个B4个C5个D6个(2)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
EC.教师小结:(1)分析条件推出结论,即正向思维法,是最常见的几何证明的方法,同时提出逆向思维法和正逆结合思维法,为学生培养的解题思路。(2)建立几何小模型,培养学生建模思想。6、再探讨学生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完成)【交流和总结】(1)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和判
定?(2)结合等腰三角形,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进一步总结证明线段或者角相等的办法,构建证明思路。(4)你还有哪些疑惑吗?教师提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我们已经证明过了,可直接应用。7、拓展提升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目,老师请同学代表讲解题目,教
师做适当点拨。如图,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BC、AC上,且DC=AE;(1)求证:BE=AD(2)求:∠BFD的度数★(3)其它条件不变,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点E在CA的延长线上以上两个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
明过程,若不成立,说明理由。FABCDEABCDEF第(3)小题目为图形变化题目,老师适当提示后,同学们课后完成并整理该题目。四、课堂小结1、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辅助线的添加方法。4、求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方法。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学生独立完成,公示
答案,组长检查及时反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