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桂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戏曲人物》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3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5.500 KB
  • 2023-0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美术【桂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戏曲人物》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桂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戏曲人物》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美术【桂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戏曲人物》教学设计1.doc,共(4)页,4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56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案设计:戏曲人物授课教师姓名:潘静学校: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课程内容:民间美术联系电话:13722565504一、设计思路: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戏曲为媒介,运用中国画的教

学形式进行教学,目的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戏曲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的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主体性,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课堂设

计以师生双边活动和自我感悟、发现、创新为主还特别注重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自我感知、体验、交往和互动,巧妙地、有趣地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并通过结合、借鉴各种戏曲图片、录象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展

和重组,让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体验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二、教材分析:中国戏曲是世界戏曲花园中一枝独具魅力的奇葩,它优美绝伦,源远流长,蕴涵丰厚,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本课通过赏析中国戏曲(特别是戏曲),使学生发现戏曲艺术

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弘扬民族文化。本课是校本课教材的内容,在水墨戏曲人物一课中,我采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领略水墨淋漓的畅快,在毛笔与宣纸的共融中,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同时通过感受中国戏曲戏曲的独特而古老的艺术魅力,感受戏曲艺术美的同时,传

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学情分析:现阶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有一定的鉴赏审美能力,也具备了文学、历史、戏曲、中国画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但知识肤浅,没有学科联系的经验,绘画能力较弱。心理特征是好表现、好

胜心强,学习热情高,求知欲旺。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戏曲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戏曲欣赏,学生能够感受中国戏曲独特而古老的艺术魅力;通过勾线填色法和没骨法的学习,掌握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3、情感与价

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增强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五、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戏曲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教学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戏曲人物造型的特点。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游戏法、对比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综合教学法。七、课前准备:⑴学具

准备:课前资料查询、准备一个戏曲人物形象。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⑶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美术教师墙上张贴一些水墨戏曲人物的摆放戏曲脸谱作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八、教学过程㈠视频导入播放视频CCTV-11戏曲频道宣传片,从而引出课题《感受戏曲》。师:老师曾看到一个十分唯美的宣传片,

今天把它带来与同学们共享。分析:短片中人物在进行什么表演?你能猜出片中人物饰演的角色吗?这个短片画面风格有什么特点?(水墨风)(生)师小结:中国画水墨艺术是我国传统的国学艺术,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用中国画表现戏曲人物。(板书课题:中国画—戏曲人物)(设计意图: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兴趣)㈡感受与欣赏⒈教师组织分组,戏曲知识竞猜游戏:师: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出示脸谱)美轮美奂的脸谱只是

戏曲艺术的一部分,今天老师用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出学习小组,红脸组……(颜色点贴黑板上),看那组表现最好。⑴戏曲的剧种有几种?⑵哪一剧种流行最广,被誉为“国剧”?⑶戏曲分为哪几个行当?⑷你知道四大名旦吗?学生在有奖竞猜的激励下,高效地完成游戏内容。(设计意图:

知识竞猜活动有助于对第一课时知识的巩固。教师充分发挥引领着、组织者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师生交流使课堂气氛更为融洽。)⒉戏曲欣赏:(视频、图片)同学们课下了解的真不少,对于戏曲艺术和人物你还想了解哪些?下面老师给学们安排一场看大戏,我们

直观感受戏曲的魅力。教师播放戏曲片段,学生在观摩欣赏中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欣赏图片,交流戏曲艺术的独特美表现在哪里?教师归纳总结。⑴头饰华丽。⑵服装花纹精致⑶化妆比较夸张⑷动作造型优美、体现个性特征⒊水墨戏曲人物欣赏⑴比较欣赏,绘画中的

人物形象和照片中的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国画戏曲人物的艺术特点:不拘泥于脸部五官和服饰的细节描绘,而是以少胜多,用简得不能再简的笔墨表现人物的声容情态,抓住瞬间的动态美。(设计意图:运用比较法进行欣赏教学,学生能快速、直观地发现国画戏曲人物作品的表现

特点,使教学更有效。)⑵出示两幅水墨画戏曲人物图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这两幅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在用笔、用墨上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教师归纳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勾线设色法、没骨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给学生编了一个顺口

溜:“中锋、偏锋要灵活,起笔顿、行笔畅、收笔留,墨色深浅有变化。”㈢实践与体验⒈教师示范(着重中国画的笔墨和人物动态特征的把握)⑴勾线设色法水墨戏曲人物⑵没骨法水墨戏曲人物学生欣赏体会运用勾线设色法和没骨法用墨用线

的独特魅力。⒊作业要求:从勾线设色法、没骨法中任选一种方法画戏曲人物。⒋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明确任务,独立完成作品。(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作业,进一步巩固笔墨用法。通过水墨戏曲人物,了解戏曲人物的动态特征,服饰、头饰

及面部的装饰。)㈣展示与评议:要求学生根据自评,将作业贴到相应的展示板上,并让学生谈谈作品中最得意之处,或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附学生作品:总结与拓展: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对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戏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了解了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水墨画,老师期望

同学们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一代一大很好的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三、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有这样三大特点:⑴在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本节课是以我国传统的戏曲为题材,通过欣赏和画戏曲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戏曲有所了解,

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欣赏、分析来引导学生认识、表现戏曲人物形象,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教学

中通过画戏曲人物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戏曲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曲人物,在内容上主要体现了我国传统戏曲人物的化妆、服饰和动态形象。我在教学中选用了中国画这一形式,一方面可以将戏曲和国画有机结合,凸显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

一方面,运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更能体现简约、畅快淋漓的形式美感,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表现。⑵在教学中教学手法多样化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①“游戏法”融入课堂,变学生无意为有意:“游戏”是

儿童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上,将呆板的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音乐引入主题。让学生听听、猜猜、想想,这首歌的歌名、特点,从而引出课题,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第二个游戏是戏曲知识竞猜游戏

,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②“对比欣赏法”:充分运用多媒体,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课件现场演示,优化课堂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③“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④“演示教学法”,运用教师的课堂示范,对中国画用线、用墨的知识讲解进行直观的示范,清晰、明了。⑤“综合教学法”,把美术课堂教

学与学科、审美相结合。全面综合性美术教学可以扩展包括文化的研究,阅读和写作,这样它可以很自然地把美术与学校课程设置中其它科目相结合在一起,本节课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戏曲,到运用水墨画形式进行画画戏曲人物,将音乐

、美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科得以整合。⑶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我们说每个人的手伸出来,手指都有长短,何况我们学生呢?所以在这节课的作业布置方面,我把作业设计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

的作业形式,从而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不足之处:课堂讲解较多,学生作业略显仓促。五年级学生在绘画上对自己比较缺乏信心,所以在作业形式的选择上以勾线设色法占绝大多数,在用线、用墨上比较拘谨,在人物动态特征的把握上不够概括,肯定。所以在今后的教

学中,还是应努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概括力,才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更好地发挥。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