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科学【2020新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材分析.pdf,共(4)页,3.30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33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孩子们在观看乐器展示,对琴弦的长短产生了兴趣。为什么竖琴的弦有长短不同?很多能产生不同音高的乐器,其发声部位都是长短不同的,如常见弦乐器
的弦。长短不同的琴弦是不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由此问题引入活动1的观察活动。声音的高低15为什么琴弦有长有短?活动1琴弦的秘密本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观察声音高低的不同,并发现不同长度的弦会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再根据观察的实验现象,分析琴弦振动的快慢与
发出的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本活动首先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制橡皮筋琴模拟竖琴或钢琴不同长度的琴弦,然后再通过弹奏长短不同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与发出声音的高低的现象,从而认识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特征,并在观察中将琴弦的长度差异与振动的快慢及产生声音的高低联
系起来。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2有的声音比较尖锐,应该是高音。◎◎友情提示本活动选用橡皮筋琴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解决任务驱动情境中的问题“为什么乐器的发声部位长短不同”,更重要的是橡皮筋琴结构简单,学生一
看就明白。教师也可以使用铝板琴或长短不同的金属棒等材料代替,这些材料都较容易让学生观察(发声部位具有长短不同的特征,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不一定是组装好的橡皮筋“琴”,也可以让学生自行组装或制作作品。在组装、调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调整橡皮筋的长度、松紧等。活动1是本课的核心
活动,要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物体振动的快慢与产生声音的高低有关。要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弦的振动、声音的高低等现象,并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实验现象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的观察:一是弦的振动速度,二是声音高低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弦的振动幅度,来观察产生声音的音高是否不同。区分声音高低与
强弱,对于不少学生来讲是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发声效果更好的物体(铝板琴、吉他、电子琴等)进行演示。教科书上提示“有的声音比较尖锐,应该是高音”,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声音高低的特点,例如“低沉”“沉闷”“明朗”“清脆”“尖锐”等。活动2高低不同的声音本活动开门
见山地指出“除了长短不同的琴弦,还有很多物体也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物体观察声音高低的现象,例如,长短与厚薄不同的木片、长短不同的试管、大小不同的盒子等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在活动1已经解决了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什么因素有
关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活动的探究重点则是如何使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并判断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高还是低。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3让学生观察几种生活中的高音低音现象,并举出类似的例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声音高低不同的差别。教科书中提供了警笛
声、笛声、蝉鸣声、牛叫声4个事例。例如,警笛一般是高低音交替,从而引人注意;人们在用笛子演奏时,能灵活地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蝉鸣时,其腹部的发音器很像一个鼓,当其发生振动时就会发出持续而尖锐的蝉鸣;牛的叫声则比较低沉。警笛声蝉鸣声牛哞声笛声◎◎友情提示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
音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则需要一定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4的思考。在活动1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会想到使用长短不同的物体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材呈现了不同水量的玻璃杯、长度不同的木板、长短不同的试管等学习素材,这些材料都是身边容易找到的物品。敲打
这些物体都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例如玻璃杯中水位越高,敲打杯子发出的声音越低,因为声音主要由玻璃杯和水柱振动产生,所以水柱长则声音低。但这里不要求学生探究成因,能产生效果即可。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几种类别的物品,分组活动时,不同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类别的物品作为研究的材料,例如一组选用水杯,一组选用
纸盒,一组选用木片等。提示学生参考观察橡皮筋琴的活动,先提出让各种类别的物品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方法,再让学生预测高低音,给各类别的物品排序。最后尝试让它们发声,看看是否如此。本活动的第二个部分是了解生活中的高音和低音现象,可以采用多媒
体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也可以作为课后延伸的观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