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粤科版】一年级下册第11课《草地里有什么》教学设计3

DOC
  • 阅读 4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2.479 KB
  • 2023-02-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科学【粤科版】一年级下册第11课《草地里有什么》教学设计3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科学【粤科版】一年级下册第11课《草地里有什么》教学设计3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科学【粤科版】一年级下册第11课《草地里有什么》教学设计3.docx,共(5)页,32.47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28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粤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1课《草地里有什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校园里的生物》单元中的第1课《草地里有什么》第28-29页“活动1”和“活动2”。【教材分析】本课题将学习焦点聚集在校园内一块小范围的草地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草地上发

现的所有物体,对草地上的物体进行分类,形成对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特征的初步认识。本课题由3个活动组成,分为两个课时开展。第一课时,活动1“找到了什么”指导学生分组在选定的范围进行仔细观察,尽可能找出选定范围内的所有物体。初步了解身边存在许多

不同的物体,在此基础上继续分辨找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活动2“把它们记录下来”让学生对选定范围内的物体进一步观察,分辨物体的形态与特征,并能通过图画或文字进行描述。第二课时,活动3“哪些是有生命的”在第一课时观察和记录的基础

上,开展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数一数自己发现了几种物体,通过归纳和总结,将观察到的物体以是否具有生命为标准进行分类,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生命特征,进而了解周边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学情分析】学生有在草丛中寻觅的经历,对学生来说,草丛充满了神秘色彩。到熟悉的环境中,用科学的方法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

他们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体验。本课是《校园里的生物》单元的第1节课,目的是引起学生观察与研究的兴趣,初步认识到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为后续学习的展开建立基础。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课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上。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事物,促进他们能动地进行观察。这就需

要学生带着观察目标,在任务的驱动下,采用多种观察方法了解草地上不同的物体,从而获得对生物与非生物的认识。与此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培养热爱自然与科学、欣赏自然美的情感。【教学目标】1.通过探寻草地里的物体,初步了解身边存在许多不同的物体。2.能

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运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做观察记录。3.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对自然界产生兴趣,体会爱护草地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放大镜去观察事物。2.教学难点:对物体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学

会通过图画或文字把观察到的物体记录下来。【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呼啦圈,放大镜,记录表,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STEAM教育理念的运用】1.本课题(共两课时)的提出,是解决一个缘于现实的真实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随意践踏草坪

。2.本课题涵盖的STEAM要素如下:S科学(Science):通过探寻草地里的物体,初步了解身边存在许多不同的物体。T技术(Technology):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是本节课的重要技能。E工程(Engineering):本节课第二

课时,在学生在经历探寻草地里有什么后,发现随意践踏草地会伤害到许多生物,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一块宣传“爱护草坪”的标语牌。A艺术(ART)本节课的观察记录,鼓励孩子可以通过文字、拼音和图画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特别是画图的方式,很符合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M数学(M

athematics):利用数学知识统计本小组观察和发现的物体有多少种。【教学过程】一、贴合生活实际,真实情景导入1.出示生活情境图:一块草地上插着一块看不清的标语牌。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块草坪上会插着一块写着标语的牌子,这牌子经常会写着什么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

知识,汇报标语牌子可能写着的文字。2.追问:我们为什么不能乱踩草坪?草地里除了草,还有什么呢?3.出示草地标语牌,揭示课题:草地里有什么。【设计意图:本课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导入,从一个草地上爱护草地的宣传牌子开始,引发学生对“为什么我们不能随意践踏草坪”进行思考,再聚焦到“草地里有什么”

的探究问题上。】二、学习科学方法,提高观察效率谈话:刚刚大家说了那么多草地里可能有的物体,同学们想不想到我们学校的草地里一探究竟,探究草地里有什么物体?(一)学习观察方法1.缩小并选定观察范围:用呼啦圈在草地上圈出一个圈,让学生们分组观察选定范围的草地里有什么物体。2.学习观察

方法(1)感官观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2)使用放大镜观察:方法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第一次户外活动,本活动需要做好观察前的准备。首先用一个呼啦圈缩小和选定一个观察范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选定范围的草地内有什么物体,并提示学生可以使用工具——放大镜,对发现的物体进行细致观察。

】(二)学习记录方法1.问题:怎样记录观察到的物体?2.出示:《草地里有什么》观察记录表。3.思考并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发现的物体记录下来。4.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记录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5.小结:我们可以用画图和文字的方式做记录。【设计意图:记录是

保存证据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科学活动效率的方法。通过本环节提高学生观察后进行及时记录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各种形式做记录,培养学生细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习惯。】三、室外实地观察,小组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探究

草地里的物体,并完成相应的观察记录表。2.观察完后,同学们在学习小组里进行讨论和交流,统计本小组一共发现了几种物体。3.上交观察记录表,为下节课(第二课时)的全班汇报交流作准备。【设计意图:本节课最后以“统计本小组一共发现了几种物体”的问题,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内的讨论和

交流,引导学生们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简单的观察统计。本节课第一课时主要的探究技能是观察和记录,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观察时间,全班的汇报交流活动和“生物和非生物”的分类安排到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全班的观察汇报交流

、学习生物的生命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的分类和“爱护草地”宣传牌的制作。】四、课堂小结。五、板书设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